|

) x. C9 h3 O# ?" F4 c4 e0 j 本報訊(記者 吳成貴)“儒、釋、道三教其實就是鼎的三足,在孔子學院、少林寺分院全球開花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建老子學院?!?009年11月18日,在陜西戶縣重陽宮舉行的“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王重陽靈柩安奉大典”上,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如是說。安奉大典由中國道教協(xié)會主辦,陜西省道教協(xié)會、北京白云觀、香港青松觀及陜西重陽宮承辦。
% z( j& N; V( R! V' U: n 千人見證靈柩安奉$ T9 q v V" w8 @# |8 i; j
11月18日上午,距西安西南方向30余公里的戶縣祖庵鎮(zhèn)重陽宮禮炮齊鳴、人頭攢動,來自法國、韓國、香港等地道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上千信眾齊聚在此,見證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共沾法喜。
8 A# ^! C$ _9 L6 k1 R5 f3 H 大典由中國道教協(xié)會副會長黃信陽主持,中國道教協(xié)會會長任法融主法拈香。他身著紫紅道袍,手執(zhí)笏板,莊嚴肅穆。其后,海內(nèi)外高道大德依次敬香。2 Q! i! d$ @( s0 {1 O
為更好地保護王重陽靈骨,有關(guān)部門不僅重修曾安葬王重陽的“白云靈祠”,而且在祠下修建了地宮。地宮內(nèi)有一石棺。安奉靈骨的為“三重棺”。石棺為最外一重,石棺內(nèi)放小一號的金絲楠木槨,金絲楠木槨內(nèi)則放著更小一號的玉棺。據(jù)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靈骨。
* Q) [: Q" O$ A2 n9 ]/ ? 上午11時,任法融恭頌“奉安祭文”后,在鐘鼓齊鳴、儀軌莊嚴的氣氛中,四名道長敬捧盛裝有重陽靈骨的金絲楠木槨,徐徐走向安奉靈骨的地宮。眾多道友、信眾尾隨其后,恭送王重陽靈柩順利安奉。, V4 q- y |" e6 l6 ]
重陽靈骨曾失而復得. i+ y- y- r/ v; m& W5 F
“重陽靈骨可謂道教的至寶,其失而復得的經(jīng)歷讓人感懷?!敝仃枌m管委會主任陳法永說。1 H. }! R. D, S: b) U* s
歷史上的王重陽,是全真教創(chuàng)始人,祖籍陜西咸陽大魏村。1170年,羽化于開封,歸葬于劉蔣故庵(今重陽宮)。據(jù)陳法永介紹,文革期間,重陽靈柩被紅衛(wèi)兵掘出,重陽靈骨就此散棄。當時傳有人藏埋重陽靈骨,但一直沒得到證實。直到2005年12月,年近八旬的祖北村民趙茂忠老人才揭開了這個謎底。當年,他不忍靈骨就此散落,悄悄將靈骨埋在宮內(nèi)銀杏樹下。重陽靈骨就此失而復得。4 E4 q! j* `# a
儒釋道應三足鼎立 ^, w5 c* [( k6 d7 g7 }. N
諸多高道大德、專家學者認為,王重陽所創(chuàng)立的全真教在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天人合一、萬類平等、以人為本、以和為貴、尊道貴德、克己利人”的思想,在今天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 |9 Z) S8 Z- T$ S 齊曉飛認為,對先賢葬埋祭祀,自古有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道教文化的繼承和傳播者,一定要深刻挖掘道教思想文化內(nèi)涵,提高道教品質(zhì)。早在800多年前,王重陽在推動了道教改革的時候,就積極提倡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不提倡一教獨大,必須包容、開放、相近、相融,就像鼎的三足一樣,“所以,在孔子學院和少林分院全球開花的時候,我們應該考慮修建老子學院。將道法自然的思想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領(lǐng)略道教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獨特的魅力?!?/t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