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到現(xiàn)在,我還是不能明白為什么gogo&meme要改名為JS。不知道是兩兄妹希望組合的名字里有自己的名字,還是公司的特意安排。但每當想起磁帶架上那盤充滿回憶的《Say Forever》卡帶,內(nèi)心還是會掀起波瀾。
6 E" D5 @. `% ~* n1 [ R# D6 O$ f# L2 f( T0 c! a" S8 x. T/ u" `
那盤磁帶曾經(jīng)在我的walkman里駐扎了將近兩個學期,里面的每首歌也都成為了深刻青春記憶的引線。當時的我不單因那些如同自己日記一般的文字引發(fā)共鳴,更是被他們那種在當時流行樂壇少有的曲風所吸引。meme(陳綺萱)的鼻音親和度很高,嗓音也是充滿內(nèi)心力量的類型;gogo(陳忠義)看來話不多,但卻很有想法——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還不夠發(fā)達的年代,隨身聽和歌詞本就是我了解他們的全部途徑。
3 B) z% s: l, e
$ a& ~" j R N& U+ g$ ?) G后來的幾年他們便一直沒有動靜,直到有天《殺破狼》被瘋狂傳唱,才發(fā)現(xiàn)gogo&meme已改為JS。看到《遇見未來》封面,不禁有些莫名的失望。不知是他們一開始留下的印記太深,還是覺得這樣的造型降低了他們的氣質(zhì),于是幼稚地因此停滯了對他們的關(guān)注。
' d1 x" @: V+ N" U; S) m% _
# H* ?! p5 O' s( v- }盡管如此,在華研國際的經(jīng)歷畢竟提高了JS的知名度,但他們還是選擇之后在喜馬拉雅公司發(fā)表了偏向自我的獨創(chuàng)三部曲,如果說對于“遇見未來”來說這是一種轉(zhuǎn)變,那么對于“gogo&meme”來說,這其實是一種回歸,回歸到最初的他們。盡管這三部曲并沒有被大力宣傳,但卻成為他們轉(zhuǎn)戰(zhàn)亞神音樂的《此生最美的風景》的完美過渡。于是JS發(fā)行了一張創(chuàng)作歌曲的合輯和一張Remix曲目的專輯后又換了東家,迎來了四年后的《聽見》。
) f1 {# s! V& {) \9 J* ]0 [9 U( D8 R. [) A8 R, v0 y$ N3 e
開場曲《聽見》充滿了積極的前進感,瞬間提亮了專輯的色調(diào);《未來》中哥哥J的聲音再度出現(xiàn),些許神秘也有些許特別;《我們都孤單》和《與愛離別》是JS典型的悲情歌,一種發(fā)人陷入沉思的氛圍;相比之下,動感的《悲傷列車》和《搬家》沒有那么深情,卻也足以帶動起心的速度;另外兩首《別改變自己》和《孩子》很有公益氣息,內(nèi)涵里無不再度透露出“積極向上”的核心,或許也代表了JS此時的心境——不畏困難,繼續(xù)前進;《一億元的日落》是專輯里最“文藝”的一首歌,妹妹S的歌詞其實很直接,但卻有一種日式的溫情;《掙扎》和《Take a chance》兩首歌是與其他曲目不同的風格,前者注重情緒的表達,后者則是用電子的方式詮釋《聽見》——在創(chuàng)作之外,也展示了JS玩音樂的興致。6 w1 d! Z+ w- `* F5 x$ K
$ u$ \. r+ y$ U" n9 ^' t0 ]; Z
很欣慰JS依舊未變,即便換了名字也沒改變最初的自己。如果說當初喜歡上他們是因為自己年輕,隨著他們的改變自己也會逐漸成長,契合點或許沒有之前那么吻合了,但是好在敏感的耳朵還在,敏感的心緒也還在,如果能再年輕一次,還是會選擇他們,即便年輕不再,也還是會為他們感慨一番,于是便有了此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