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宮位于戶縣祖庵鎮(zhèn),為全真教祖庭。此地原名劉蔣村,因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曾在此結(jié)庵修行,后又埋骨于此,全真教大興于世后,此地遂改名曰“祖庵鎮(zhèn)”。
重陽宮創(chuàng)建于元太宗十年,南接秦嶺,北臨渭水,東傍澇水,西以白馬河為界,金代即有“天下祖庭”之稱,歷來享有“全真圣地”之盛名。
王重陽開創(chuàng)全真教,結(jié)庵講道,遂收徒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jī)、王處一、郝大通和孫不二等人,人稱“全真七子”。
祖庵碑林亦稱祖庵石刻,碑銘比較詳盡地反映了重陽宮和道教全真派發(fā)展起落軌跡和狀況,較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與金、元社會(huì)政治發(fā)展的緊密關(guān)系,記載著全真教修煉方法,2001年被列為國(guó)家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
2008年戶縣重陽宮入選中國(guó)道教十大文化旅游勝地。
王 重 陽 , 生 于 宋 徽 宗 政 和 二 年 ( 公 元 1 1 1 2 年 ) , 名 喆 , 字 知 名 , 號(hào) 重 陽 子 。 原 籍 陜 西 咸 陽 , 后 來 遷 到 劉 蔣 村 。 出 身 豪 富 , 家 業(yè) 豐 厚 。 從 小 習(xí) 文 練 武 , 考 過 進(jìn) 士 與 武 舉 , 兩 皆 無 成 。 遂 不 再 留 心 世 事 。 金 正 隆 四 年 ( 1 1 5 9 年 ) , 王 重 陽 在 甘 河 鎮(zhèn) 遇 仙 人 , 授 以 修 道 秘 訣 。 所 遇 者 , 傳 為 呂 洞 賓 。 為 了 不 讓 別 人 干 擾 自 己 的 修 行 , 王 重 陽 佯 狂 裝 瘋 , 自 號(hào) 曰 「 王 害 風(fēng) 」 。 后 來 他 又 在 終 南 山 下 南 時(shí) 村 挖 了 一 個(gè) 4 米 深 的 地 穴 , 名 曰 「 活 死 人 墓 」 , 潛 居 其 中 兩 年 多 , 靜 心 修 煉 內(nèi) 丹 。 大 定 七 年 ( 1 1 6 7 年 ) 自 焚 其 庵 , 鄰 人 來 救 , 他 卻 在 火 邊 狂 舞 , 口 中 唱 道 : 「 數(shù) 載 殷 勤 , 漫 居 劉 蔣 , 庵 中 日 日 塵 勞 長(zhǎng) 。 豁 然 真 火 瞥 然 開 , 便 教 燒 了 歸 無 上 。 奉 勸 諸 公 莫 生 悒 怏 , 我 咱 別 有 深 深 況 。 惟 留 灰 燼 不 重 游 , 蓬 萊 路 上 知 來 往 。 」 別 人 問 他 緣 故 , 他 回 答 說 : 「 三 年 之 后 , 另 有 人 來 修 葺 這 個(gè) 庵 子 。 」 王 重 陽 告 別 親 友 , 遠(yuǎn) 往 山 東 傳 道 。 臨 別 前 , 他 留 下 一 幅 自 畫 像 , 并 在 上 面 寫 道 : 「 來 自 何 方 , 去 由 何 路 , 一 腳 不 移 , 回 頭 即 悟 」 。 王 重 陽 在 山 東 先 后 收 馬 鈺 、 譚 處 端 、 劉 處 玄 、 丘 處 機(jī) 、 王 處 一 、 郝 大 通 、 孫 不 二 ( 后 人 稱 為 「 全 真 七 子 」 ) 為 徒 , 開 創(chuàng) 了 新 的 教 派 ━ ━ 全 真 教 。 全 真 教 倡 導(dǎo) 「 真 功 」 、 「 真 行 」 , 真 功 即 心 性 、 內(nèi) 功 修 煉 , 真 行 即 行 道 濟(jì) 世 。 王 重 陽 反 對(duì) 門 戶 之 見 , 主 張 儒 、 佛 、 道 三 教 合 一 。 他 還 吸 取 了 佛 教 的 叢 林 制 度 , 規(guī) 定 全 真 道 士 必 須 出 家 住 觀 , 嚴(yán) 守 清 規(guī) 戒 律 , 不 娶 妻 , 不 吃 葷 。 大 定 十 年 ( 1 1 7 0 年 ) 王 重 陽 羽 化 升 仙 , 時(shí) 年 5 8 歲 。
王 重 陽 仙 逝 后 , 弟 子 們 奉 其 靈 柩 歸 葬 于 陜 西 戶 縣 劉 蔣 村 , 并 修 葺 王 重 陽 故 居 。 大 定 二 十 五 年 ( 1 1 8 5 年 ) , 由 丘 處 機(jī) 主 持 , 在 故 居 上 建 造 宮 觀 。 金 章 宗 承 安 年 間 ( 1 1 9 6 ━ ━ 1 2 0 0 年 ) , 再 次 修 建 , 賜 額 曰 「 靈 虛 觀 」 。 元 太 宗 十 年 ( 1 2 3 8 ) 年 , 改 名 「 重 陽 宮 」 。 乃 馬 真 后 四 年 ( 1 2 4 5 年 ) , 朝 命 贈(zèng) 封 「 重 陽 宮 」 為 「 重 陽 萬 壽 宮 」 。 其 時(shí) 宮 觀 規(guī) 模 宏 大 , 有 殿 宇 樓 閣 5 0 0 0 余 間 , 道 士 近 萬 人 。 可 惜 的 是 , 明 清 之 際 , 道 教 衰 落 , 重 陽 宮 大 部 分 建 筑 因 得 不 到 維 修 而 毀 壞 。 幸 好 還 有 不 少 碑 刻 保 存 下 來 。 解 放 后 新 建 了 十 余 間 碑 刻 陳 列 室 , 其 中 價(jià) 值 較 高 的 3 0 余 通 石 碑 集 中 在 一 室 , 稱 「 祖 庵 碑 林 」 。
近 年 來 , 重 陽 宮 正 在 逐 漸 修 復(fù) 。 按 規(guī) 劃 方 案 , 復(fù) 修 的 重 陽 宮 從 南 到 北 , 主 要 建 筑 依 次 為 九 龍 壁 、 欞 星 門 、 蓮 池 ( 即 放 生 池 ) 、 萬 緣 橋 ( 又 稱 遇 仙 橋 ) 、 鐘 鼓 二 樓 、 靈 官 殿 、 七 真 殿 、 重 陽 殿 、 玉 皇 殿 、 三 清 閣 、 蓬 萊 坊 及 后 花 園 。 配 殿 有 三 官 殿 、 元 君 殿 、 財(cái) 神 殿 、 救 苦 殿 、 藥 王 殿 等 。 西 北 角 是 圍 繞 古 銀 杏 樹 而 建 的 石 刻 保 護(hù) 區(qū) ( 即 碑 林 ) , 在 重 陽 墓 原 址 上 建 白 云 靈 祠 。 東 南 角 有 八 卦 壇 、 重 陽 紀(jì) 念 塔 。 修 復(fù) 后 的 重 陽 宮 , 總 面 積 約 為 5 3 畝 。
目 前 已 建 成 重 陽 大 殿 、 鐘 樓 、 鼓 樓 、 靈 官 殿 、 七 真 殿 等 殿 堂 , 使 「 祖 庭 」 初 具 規(guī) 模 。 相 信 在 不 久 的 將 來 , 重 陽 宮 將 會(huì) 全 面 修 復(fù) , 再 現(xiàn) 昔 日 風(fēng) 彩 。
1、重陽大殿: 重陽宮、山西永樂宮、北京白云觀合稱為全真三大祖庭。
2、重陽紀(jì)念塔:
3、銀杏樹
千年古銀杏抱柏樹,據(jù)說此樹只長(zhǎng)一邊,是緣于祖師羽化后,丘祖和列位仙師將祖師棺冢抬回,樹迎接祖師故只長(zhǎng)一邊。
祖師大殿)
(從祖師大殿外拍的七真殿后面
鼓樓
鐘樓
靈官殿
廟門
廟門口的《道德經(jīng)》碑文
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戶縣重陽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