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文]
" G- r8 M( a. {1 s" a9 W! Y
) T, ?' O6 X+ e% {* ` 做“名人”與“乞祭余” & y9 [& g' r+ h4 F8 g3 f. j: u
5 P# N; c' W+ H9 W# {' g
物以稀為貴,人以名值錢。因此,制造“名人”在當今是熱門的行當;追求“成名”則成為某些“有識之士”進身顯姓的惟一秘術。 卑人無學無術,卻有過十余次做“名人”、“名家”、“藝術家”、“桂冠詩人”、“著名作家”、“優(yōu)秀企業(yè)家”,進入《名人錄》的機會。條件當然是很優(yōu)惠的,每項“殊榮”只要按邀請函云,寄人民幣若干,不論光臉麻子,即可“成家”、“入錄”,各項“榮譽”均可兼得。卑人不敏,難以開竅,未能入錄成名。 無獨有偶,前日攜妻到朋友處小坐,朋友小心翼翼地打開衣柜、取出皮匣、解開綾綢包裹,拿出緞面燙金紅本和裝幀精美的幾冊“名人錄”來,逐一打開。他如數家珍地向我介紹說:這一本,我的名字收在128頁;那一本,我的名字收在597頁,逐一翻出讓我見識。這時我妻子伸過頭來,露出欽羨之情,贊不絕口。朋友之妻喜不自勝,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丶异o坐桌前,認真思考,“名人”與“人名”的關系,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度出了這篇文字。
7 I# _% V& m4 u" h9 c3 c 名人之成名,不是自封,不在瞎吹。真正的名人往往淡泊名利,視名利如草芥。只重事業(yè),無暇他顧,成名則是事業(yè)成功的體現,并非瞎吹的結果。如果說當今之“名人”是造“家”出“錄”者在騙人入殼 ,倒不如說是“入錄”者受虛榮心驅使樂于受騙,舍錢自欺。以為用金錢把自己的姓名置于所謂的“名人錄”里,自己就真正成為人盡皆知的大名人了。孰不知,這和駝鳥遇敵,把自己的頭埋進沙堆,以為就不能被發(fā)現一樣的愚蠢?! ?br />
: X( k& O9 t; _' _8 ` 二千多年前的孟老夫子,曾留下《齊人有一妻一妾》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古時齊國有一人,每次出門歸來,總是油光滿面,酒氣噴人,并告訴妻妾說,他結交的盡是達官顯貴之人,天天都有人要宴請他。妻子懷疑,尾隨而去。結果發(fā)現他走到東城之外的墳墓間,向那些祭墳人乞討吃剩的酒飯,樣子十分狼狽。當他把殘湯剩菜吃飽喝足之后,油嘴一捋,昂首舉步回家。當今“入錄”“成名”者和“乞祭余”者何其相似乃爾。攫取虛榮,附庸風雅,沽名釣譽,成名有“術”的手法又是多么的相似??!
6 _( P6 K! N- K# ^9 Y0 y 當今成“名”之易,易得出奇。無需寒霜十載,無需寂寞難耐,只要把錢寄來,就賜你“名人”的頭銜享受,送你“藝術家”的桂冠戴。“入錄”“成家”者應捫心自問,究竟那一點能被列入“名人”之列,而冠以“藝術家”的稱號呢?何德何能“成名”“成家”?難道不覺得汗顏嗎?是科學發(fā)明被公認,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是巨著問世,被讀者首肯,創(chuàng)造出精美的精神食糧?是著作等身,造詣非凡,為學術作出貢獻?是技入化境地的丹青妙腕,還是才化橫溢,巨筆如椽?非也,并無實績可言。所謂既有的“成名”條件,只是粗制濫造,東抄西拼,沿人舊說,襲人意境,沒有屬于自己的血液和骨肉,而往往是偷別人的孩子,穿自己的衣服,販賣于黑市的市儈。
2 W2 G) I4 v* P$ f( e) ? 許多已“成名”“成家”“入錄”的讀者,在被我點破之后,想必一定會羞慚得無地自容。從此,如能藏匿或燒掉那賴以“成名”“成家”之“本”,真正地發(fā)憤起來,說不定能成為我們所期望出現的貨真價實,眾望所歸的名人呢。 古有《錄鬼簿》,今有《名人錄》。以愚之見,今之《名人錄》未必有《錄鬼簿》有名而流傳久遠?!睹虽洝穼崉t是“人名錄”而已?! ?br />
! ~* m" ^& M$ e' _ 我們渴望各行各業(yè)都有名副其實的名人涌現,這是祖國之福。而那些在事業(yè)上孜孜以求,甘于寂寞,樂于奉獻,淡泊名利,實事求是,虛懷若谷的敬業(yè)者,雖無“名錄”炫耀,但他們品格、精神和人格力量,才真正是值得我們敬重和仰慕的。: Y* ~/ B+ F) N; a% t- R
2 r: V. P' E) e- K'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