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欣賞文化學(xué)者、文藝評論家,咸陽市作家協(xié)會第三屆主席鄠邑人氏楊煥亭先生說古詩:
還是在公元十四世紀中葉的時候,元代詩人熊鼎來到關(guān)中平原吊古懷今,寫下了如下的詩句:
立馬平原望故宮,
關(guān)河百二古今雄。
南山雙闕阿房近,
北斗連城渭水通。
龍去野云收王氣,
鶴巢陵樹起秋風(fēng)。
英雄事業(yè)昭前哲,
看取秦皇漢武功。
應(yīng)當說,自從咸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的國都以后,古往今來,謳歌它、詠頌它的作品舉不勝舉。熊鼎并不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但是,他的這首《長安懷古》,卻用一種歷史的時空觀,藝術(shù)的大視野,以短短八句的篇幅,描繪了昔日咸陽的輝煌,總結(jié)了秦亡的歷史教訓(xùn),客觀公正地評價了秦皇漢武的歷史功績。
首先,破題起手不凡:"立馬平原望故宮,關(guān)河百二古今雄。"為我們推出的是一個全景式的畫面,"故宮",這里指昔日宮闕嵯峨的咸陽。詩人站在廣袤遼闊的關(guān)中平原,北望蒼茫逶迤的咸陽原,遙想當年這里離宮別館,相望聯(lián)屬,光是渭河兩岸就有270多座。每一寸土地都含著象征皇家氣息的紅色和紫色,每一棵樹木都帶著皇家的錦繡。"關(guān)河百二古今雄。"意思是說,百萬之眾攻關(guān)中,二萬人足以拒之。以兩萬之師擋百萬之眾,憑借的就是險峻的地理優(yōu)勢。所以,漢代的婁敬曾經(jīng)對劉邦說:天下大亂,只要關(guān)中穩(wěn)定,江山就會鞏固。這兩句描寫了咸陽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再看第3、4句,在律詩上叫做頷聯(lián),"南山雙闕阿房近,北斗連城渭水通。"仿佛一組特寫,生動地刻畫了古代咸陽城的氣勢恢宏,謳歌了秦人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南山"就是終南山,也就是秦嶺,"雙闕",指皇宮前的闕樓,類似于烽火臺。這一句是說,古代的帝王在宮殿前修筑闕樓,象征權(quán)威,但是,秦人認為這還不足以昭示王朝的威儀,干脆就以終南山的兩座山峰代表阿房宮的闕樓;下一句"北斗連城渭水通",說的是秦人在建筑咸陽城時,追求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所以,城市按北斗星的走向而建。"連城"的意思是說,當年的咸陽城是橫跨渭水的千古帝都,所謂"渭水灌都,橫橋南渡,以法牽牛"。據(jù)《三輔黃圖》記載,當年秦都咸陽東西400里,南北200里,在滔滔東去的渭河兩岸,北到?jīng)芎影哆叄系角貛X腳下,東到函谷關(guān),西到鳳翔、岐山以西,都是秦都咸陽的轄區(qū),是世界上第一座沒有城墻的開放式城市。難怪唐代大思想家柳宗元在他的《讀〈封建論〉》一文中盛贊咸陽"都六合之上游,據(jù)天下之雄圖",意思是只要占據(jù)了咸陽,就占領(lǐng)了控制全國的制高點。
第三段,也就是頸聯(lián)說:"龍去野云收王氣,鶴巢陵樹起秋風(fēng)。"后世人稱秦始皇為"祖龍",所以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從秦始皇去世后,經(jīng)過戰(zhàn)亂,當年天、地、人合一的氣氛被打破了,咸陽從此成為皇家的陵園所在地。
最后兩句:"英雄事業(yè)昭前哲,看去秦皇漢武功。"作者站在進步歷史觀的立場,認為秦皇漢武都是一代先哲,為中國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在歷史上產(chǎn)生了影響。
在我看來,這是目前存留的詠咸陽詩中比較全面地描述咸陽城市興衰的作品。我們透過詩人由原的詠嘆,會從中讀出咸陽的魅力和光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