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道是,人有姓,花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我的家鄉(xiāng)也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那就是鄠,鄠邑,鄠縣。這個名稱迄今已有兩千多年了。2 R% G( y7 E: s+ o/ |- T) Q% P1 v
鄠字的左邊是個雩(yu二聲,音魚)字,它的含義是指古人為求雨所舉行的祭祀。今天的山東曲阜,還有當年魯國的舞雩臺遺跡。鄠的右邊是個耳朵偏旁,他的原字是邑,邑是城市的意思,比如西周的都城豐邑;再比如杜甫詩曰: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從鄠字的兩個構成要件看,很明顯是一個會意字。表示這里是祭天求雨的地方。
+ w2 ^# |3 Q% i盡管鄠字在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中,是作為一個獨有的地名存在的,但它的本身并非是沒有文化含義的。古人在制造這個字的時候,是賦予了它的特定含義。詞典在解釋鄠字時另有注明,鄠通扈,這是因為我們家鄉(xiāng)這片土地,是上古時代有扈氏部落的所在,所以鄠和扈的發(fā)音完全一致,同時在地名這個意義上,兩個字的指向也完全一致。( y+ r, P4 O" ^4 ~4 h6 c& x
我們的祖先當年在生產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狀況下,費心費力,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鄠這個漢字,作為生活在終南山下澇水兩岸這個人類群體的居所的名字,并一代一代把它傳承了下來。這個字祖先們曾經在竹簡上寫過,在絹帛上寫過,東漢以后也在紙張上寫過,他們寫了兩千多年,說了兩千多年,他們從來沒說過這個字難寫難認。然而到了兩千多年后的1964年,人民政府從關心人民的角度出發(fā),把鄠字改作了同音的戶字,鄠縣變作了戶縣。幾年前戶縣撤縣設區(qū),更名為鄠邑。從此,這個丟失了50多年的鄠字,重新回到了鄠人的眼里和筆下,這不但是一個古地名的恢復,更是一種歷史和文化的回歸,真可謂善莫大焉。; G3 Q; f3 X' R0 \0 s
與古人比起來,我們今天的書寫工具和書寫材料,已經先進了不知多少,除了傳統(tǒng)的毛筆,我們有鋼筆,圓珠筆,簽字筆,還有電腦和手機的多種漢字輸入方法,所以真的很希望父老鄉(xiāng)親們和下一代的學子們,不要嫌這個鄠子難寫難認,而要深情的愛護她,珍惜她,擁抱她!" X; O e+ E& W# W; Q- h( r0 \
我是鄠邑人,我驕傲,我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