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要雄黃香藥。。。”?當巷子的那頭傳來這悠長,帶著一絲顫音的貨郎的聲音的時候,村里大姑娘小媳婦和娃娃們便會從家里出來,嘰嘰喳喳的圍上來。挑揀五彩絲線,雄黃、香藥。。。這時候我就知道端午節(jié)快要到了,又要有粽子吃了。  , G+ N* _5 P% m' {* O4 s
隨著夏風在山邊上盤旋,白楊樹的葉子嘩嘩作響,知了扯著嗓子歡歌的時候,河邊的雨子葉(蘆葦)也日漸肥大起來。有時在澇河邊,有時也不得不跑到更遠的渭河邊上蘆葦園里去打粽子葉。記得那個時候我們提著馬頭籠子,在蘆葦園里鉆來鉆去。運氣好的時候還會找到魚乃,剝開綠皮,飽滿、潔白。填進嘴里輕齒一扣,滿嘴的汁液,滿嘴的香甜。甚至撿到野鴨蛋 ,更是算得上珍貴了,小心翼翼放在帽子殼塄里,端回家去。當然更多的時候是被蘆葦葉把臉刷的又紅又癢,汗水流過,又蟄又疼。不過這一切都因為粽子變得不那么重要了,還是會開心的在又疼又癢中完成任務(wù),采摘滿滿一籠子的粽葉。畢竟在那些年月,所有的節(jié)日早都開始算計著日子了,所有的盼望和算計的核心都是圍繞有好東西吃。吃是哪些年代永恒的主題。想到有粽子吃,這些痛啊,癢啊都不是問題,成了無關(guān)痛癢的小事。剩下的只有滿滿的期待和因此而要飛起來的開心?;剡^頭來,似乎看到了那個左手小心翼翼捧著帽子,右臂彎里挎著馬頭籠子,身體因負重而向左彎曲,滿頭大汗但滿臉興奮走在回家路上的我。
, V( H" d; `! P6 {1 f6 b u記得往往是在午后,四五點的樣子。老媽會把我們打回來的粽葉,放在鍋里煮一段時間,大概二三十分鐘吧。隨著鍋的加熱,粽葉的香氣就四下里彌漫開來。這時我的任務(wù)就是手持一把大掃帚,把院子的角角落落打掃的干干凈凈,再灑上一層水,隨著清水沒入地面,清風一吹,舒爽愜意。日頭偏西,漫天彩霞,煮好的粽葉差不多也涼了,我們連鐵鍋一起抬下來放在院里的那顆大梧桐樹下。旁邊盆上放著蒸饃用的凈篦。另一大盆是早就泡在水里的糯米、紅豆,和飄在水上一層的大紅棗,煞是好看,很是誘人。) Y& b4 h- p% _
這個時候院子里也就熱鬧起來了,我媽請來幫忙的對門四婆,三嬸到了,左鄰右舍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也來了。一時間有說有笑,有跑有鬧,整個院子便歡騰起來。大人們圍坐在鍋邊盆邊,分工協(xié)作。有點把鍋里粽子葉先整理起來。往往是三張一拼兩層疊為一份,捏住葉梗的部位再摁入煮過粽子葉的水中,從中慢慢拉起來,隨著粽葉出水和水順著葉梢的滑落,這一份粽葉就變得平整滑溜了,也算是整理好了。然后就放在凈篦上,下一份十字交叉,最后會看到整齊漂亮的粽葉以及葉梢上剔透的一串串水珠一直在閃耀著,映著晚霞如珍珠灑落,熠熠生輝。當然也有人就包著粽子。用準備好的粽葉先卷一個圓筒,底部少許泡好的糯米,接著兩顆紅棗,一小把泡好的紅豆,最后再覆蓋一層糯米。裹成三角形的樣子用煮好的蒲草絲捆綁成型??粗齻冹`巧的雙手上下翻飛,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很快的包好。我也試圖包一只,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還是勉勉強強裹在一起沒有形狀的丑八怪。隨后就在米盆水里捏了幾顆棗跑去和小朋友一起嬉鬧去了。但依然舍不得走遠,因為心里還是惦著粽子。雖然明知當時不能吃,在跟前圍著,聞著粽葉的味道,看著粽子一個個包好心里還是很踏實的,心生歡喜的。。。
8 s2 L: q$ l% T" J" Z: p/ U, z2 \6 A) S" }" f9 \
那時候我們從老師和課本里知道了過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媽常常會一邊整理著粽子葉,一邊講著關(guān)于粽子的故事。印象中媽媽說的是粽子和光武帝劉秀的故事。說的是光武帝劉秀十二走南陽,劉秀十二奪父志。說他從小就有雄心大志。反抗王莽篡位并奪回大漢江山的故事。說他曾經(jīng)為了躲避王莽的追殺,藏身于蘆葦蕩中,用牙咬著蘆葦葉子,以防止發(fā)出聲來而被發(fā)現(xiàn)。后來就在蘆葦葉子上面留下了清晰的牙印。當時我仔細查看很多只蘆葦葉,一一印證,的的確確每只蘆葦葉上面似有像牙印的痕跡。只是哪些牙印是橫著的,也不知道當時光武帝劉秀是怎么咬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的夕陽中,梧桐樹葉婆娑,涼風當面,老媽紅光滿面的樣子依然真實,都能感受到的真真切切,似在昨天。$ _9 d0 E4 d% ] M7 o s
晚飯都顧不上吃,要空出肚子留著吃粽子。終于晚飯后,粽子下鍋,看著幾乎滿滿一大鍋的粽子放好,蓋上鍋蓋,媽媽開始燒火。我則在激動和興奮中開始了漫長的等待。。。起先在灶火里添柴;接著在鍋邊用手扇著讓香氣涌向鼻子,不時掀起鍋蓋上的籠屜布;再就是上炕爬在窯窩兒,把頭伸出來任由熱氣騰騰而上。。。那個時候感覺時間似乎是停止了,一遍又一遍地問媽媽,快熟了吧?熟了吧?怎么還不熟?最后終于抵擋不住瞌睡的進攻,在上下眼皮打架,在拼命掙扎中昏昏沉沉的睡了過去。等早上醒來,炕邊上小碗里早就放著兩只剝好的粽子,顧不上洗臉,便狼吞虎咽給消滅了。想起來還是那么的痛快,那么的爽,口里流口水了。。。1 \5 V" c+ n3 u" Z. X
1 G- y( y" \2 e/ S( ]
記憶中端午節(jié)和我們關(guān)中看忙罷習(xí)俗基本上是同一時間。關(guān)中地區(qū)素有“麥稍黃,女看娘”和“場上缷缽枷,娘看小冤家”。看忙罷指的就后者。洗去三夏大忙的一身灰塵,抖落前一段的辛苦和勞累,空了,閑了,便惦念起自己的女兒來。這忙天女兒怎么樣了?小外孫怎么樣了?記得這時候老媽會把面採的硬硬的,加好多雞蛋,加鹽和五香調(diào)料。然后發(fā)面烙香酥可口的呼倫饃。就是用剪刀、筷子梳子等工具做很多漂亮造型的饃,多為喜鵲、老虎、以及各種花的樣式。有喜事連連,虎虎生威,寓意美好。呼倫饃連同粽子,還有送給外孫裹兜。舊時的孩子夏天睡覺,都穿裹兜的,涼快方便還護肚子不受涼。裹兜是往往還會用七彩絲線,繡上蜈蚣,蛇,蝎,壁虎,癩蛤蟆五毒圖案,有的還在夾層填充香藥雄黃,不僅辟邪,防蚊蟲叮咬,保佑外孫平平安安。
+ u; ^, `# T. t" E& ~9 ?! Z+ b4 j2 z6 h" l, D: e+ K) l
看,端午節(jié)前后我們關(guān)中鄉(xiāng)村的小路上,穿著艷麗,提著竹編提盒籠子,走動的人群,呈現(xiàn)的是怎樣的一副令人懷念而美好的畫面。, \ p" t& w; M7 K. ]+ F&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