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會
古會又叫過會,起源于明末清初。這里專講一下,關(guān)中農(nóng)村的古會。起初的農(nóng)村人,為了慶祝夏秋的收獲,而在村里搭戲臺唱戲。以示慶賀。后來仿效的村子很多,有時為搭一臺戲而起爭執(zhí),為了解決爭執(zhí),便商議以后各村定個日子,這個村唱罷,那個村在唱,起初的會,是農(nóng)歷的雙日子,但有些月份是小月,后來許多村又改成單日子,總之單日子、雙日子都有。多年以后,會便盛行了。
我小時候,在破回舊,立四新時。各村是不過會的,也不能唱老戲。改革開放后,過會又恢復(fù)了,而老戲又有很盛行,戲校也很多,所以哪個村子過會,必請一臺私人的或公家的戲以助興。戲若唱得好,村上會自發(fā)的給唱的好演員披紅掛彩,以作鼓勵。農(nóng)村人也在戲中享受著文化大餐。
過會時,先一天,就要割肉買菜,買新衣服,清掃屋內(nèi)外衛(wèi)生,擦洗家具,壓面條,蒸饃?;蛱崆鞍朐箩劤砭?、黃酒,忙得不亦樂乎,到了正會這一天,到村口迎接親戚的到來。親戚分為上行和下行。上行和下行的禮品略有差異,提禮通常是竹籠子上面還要蓋個新毛巾,親情到齊后,中午吃哨子面,寓意著常來常往,下午三四點吃菜和饃,親友聚集一堂,菜的量至少八個菜,有熱有涼,有肉有素,邊吃菜邊喝酒。賓主頻頻舉杯,互敬問候,共慶豐收。主人會勸客人吃好喝好,也會在吃菜時互問各家的變化,以及家庭生活情況,娃們學(xué)習(xí)情況,老人身體健康情況,家庭收入情況等。酒菜畢后,客人要離開時,主人會在籠子里回上少許蛋蛋膜或水果等作為回禮。
過會也是極好的商機,商家做生意也會跟會,來推銷商品,吃的,用的,玩的花樣很多,琳瑯滿目。民間藝人也紛紛獻藝,吹糖人,捏面人,雜耍等。村上人常趁過會的東風(fēng),也可拿自家的東西來交易,村民購物也方便,實現(xiàn)了“雙贏”。
總之,古樸的古會,涵蓋了諸多的文化元素,其包括有農(nóng)村文化,禮儀文化,飲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文化。和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競爭文化,商業(yè)文化。
如今過會已無往日過會的熱鬧勁了,唱戲的臺下依稀幾個觀眾,親戚也都很忙,多數(shù)電話告知不用來了,以勸阻,有的把禮一放,說有事就走了。過會的冷淡,已和平日無己了。社會在發(fā)展,經(jīng)濟在提高,手機能取代昔日過會的熱鬧,但人們衣食溫飽倒了卻了親戚的牽掛,不用走動,手機也能替代所需的信息。
我總以為過去的過會主要是加深親情,其次是向往幸福的生活,如今是在保持親情的同時,卻在忙忙碌碌追求各自的幸福生活。以前的過會,終會變成印記,未來的過會逐漸會被人遺忘。
??????????????????????????????????2019-1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