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活·九月》取材于西安書院門,畫面中描繪的是在九月的一天,為了生計,一位老者正在聚精會神做葫蘆的場景。 在這里,作品題目中的“活”有三層意思:一是做活,正如畫面中描繪的那樣,老汗正在辛勞的干著活;二是手藝活,做葫蘆,加工葫蘆是老漢的拿手活;三是過活,為了生活,老漢雖以年長但依然操持著自己在行的手藝活,并熱愛、喜歡自己的工作。作品通過細膩、深入的刻畫,贊揚了民間手工藝人的勤勞及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傳達了畫者對他們的崇敬之情。 整幅作品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手法進行描繪,畫面追求色彩的淡雅與平和,但同時又要刻畫深入、層次豐富,即薄中見厚。表現(xiàn)技法上基本以平涂、分染為主,偶有地方為了表現(xiàn)其質感而使用特殊方法。構圖方面,沒有采用焦點透視,而是選用中國傳統(tǒng)的散點透視。不難發(fā)現(xiàn),畫面中不論是前面的桌子,還是后面的柱子,又或是地面上的磚塊,它們都是橫平豎直于畫面,這樣的布置安排或許與客觀規(guī)律并不相符,但是卻使得構圖具有裝飾味道與設計感,使畫面更有趣味。 繪畫離不開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繪畫將停滯不前,當然,創(chuàng)新是基于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繪畫的學習之上。對于傳統(tǒng)中國畫的繼承,使我們掌握了以線造型、骨法用筆以及著色染法的傳統(tǒng)方式,而西方繪畫中科學、嚴謹?shù)奶攸c,打破了我們一味傳承傳統(tǒng)程式化的模式。因此,中西方繪畫的結合,使我們能夠更加深刻的描繪對象。 繪畫最重要的是表現(xiàn)人的情感、性格及精神特質,所以我們必須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塑造出典型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出感人的,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