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膀戲,亦稱肩頭坪。據(jù)《沙縣志》記載,清朝宣統(tǒng)年間,閩中沙縣的民間的戲劇十分活躍,各班竟相演出,時有"玉枕軒"的鄰班連細狗別出心裁,創(chuàng)新一種小孩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戲。主要劇目有《小放?!?、《補缸》、《花子過關(guān)》等。
沙縣肩膀戲,是全國獨有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shù)。演技奇特,唱腔動聽,兼容各調(diào),場地不拘。素有"肩膀上的民間藝術(shù)奇葩"之美稱。2001年元月23日下午(除夕)沙縣肩膀戲團參加了在澳門議事亭前地廣場隆重舉行的"萬家喜慶賀蛇年"的開幕式表演,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長官何厚鏵興致勃勃地觀看了演出。當?shù)赜浾咴趯n}報道中寫到"對本地居民來說,肩膀戲是較為少見的文藝節(jié)目,約五六歲的小孩站在壯漢的肩上,穿著戲服邊唱邊舞,在悠揚的樂曲中演戲,是一種高難度的特別戲種。"
《補缸》:補缸師傅為一俊俏的大嫂補缸。心猿意馬,有意將缸敲破,引發(fā)糾葛,補缸師法信守諾言,照價賠償,博得大嫂歡心。
《小放?!罚涸搼蛞詫Τ男问?,描述了牧童在放牛時向心愛的姑娘表達愛慕時的情景。
《花子過關(guān)》:該劇取自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的故事,講述梁山好漢燕青、時遷、孫二娘和顧大嫂,喬裝打扮,與守關(guān)縣令機智周旋,順利過關(guān)的故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