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正月初五叫“破五”,很多人都知道??蔀樯督小捌莆濉保行┥吨v究,可能很多人就未必知道了。我略知一二,還想多知道一些,于是翻書查辭典,請教專家學(xué)者。三翻四問,倒也多少理出點頭緒來了。 這個“破”字,有多個意義,與“破五”相關(guān)的有三個意思,一是“破敗”,被認為不吉利,所以這天有許多忌諱,如不能訪親拜友。二是“破除”,所以這天要破“五窮”。三是新的開始,如突破,破天荒。有一種說法,春節(jié)共五天,過了初五,春節(jié)就過完了,隨后的節(jié)日是元宵節(jié),等等。所以這天之后,人們就逐漸恢復(fù)平時的生活,集市開始貿(mào)易,農(nóng)民開始下地 《現(xiàn)代漢語辭典》對“破五”有一簡要的解釋,說是“舊俗指農(nóng)歷正月初五,過去一般商店多在破五以后才開始營業(yè)” 《中國風(fēng)俗辭典》說:“破五亦稱破五節(jié)。舊時漢族歲時風(fēng)俗。流行于華北、東北地區(qū),北京尤盛。指夏歷正月初五日。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說》載:‘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各宦室等冠被往來,互相道賀,新嫁女子亦于是日歸寧?!瘱|北地區(qū)也以五日為破日,諸事不吉…因此有‘捏破五’之俗,是日多捏餃子,以補破五之破?!?/font> 我向民俗學(xué)家、陜西師范大學(xué)副教授寧銳請教,他發(fā)來郵件說:“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xí)慣要吃餃子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此,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出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破五習(xí)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mào)易。破五主要是送窮迎富。都市要迎財神!農(nóng)村送窮神!” 我的一位小朋友孫立新是陜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的研究員,研究的是方言。我向他請教,他發(fā)來郵件以西安地區(qū)的民俗為據(jù),作了詳細的回答,他說:“古人有以‘五’為‘破’的說法,如‘五月初五’被認定為破月破日。大概正月初五是新年里第一個破日,于是很為忌諱,就有了諸多忌諱事項。正月初五叫做‘破五(戶縣方言讀如‘破窩’)’,也是‘驅(qū)窮日’。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雖然富裕起來了,但是驅(qū)窮節(jié)的習(xí)俗并沒有丟,看來,人們趨利避害、趨富避窮、趨吉避兇的心理是根深蒂固的。 傳說姜子牙封神,禍害比干丞相的費仲之妻不在場,她事后多次找太公給她封神,太公不堪其煩,怒罵:‘你真是個惡煞神!’又一傳說是姜太公不得已說道:‘那就封你為窮神吧!’可她竟做起了“惡煞神”或者“窮神”。她到哪里,哪里倒霉、一貧如洗,人們稱她為‘窮媳婦’。姜太公認為此‘神’宜送不宜敬。于是正月初五天不亮,各家各戶鳴鞭炮,把塵土當(dāng)作窮鬼往外掃。 張廷興先生在《諧音民俗:諧音民俗的傳承層面》一書里指出:送窮就是送窮鬼,民間有正月晦日送窮的習(xí)俗。傳說高陽氏子瘦弱,好衣敝食糜,人做新衣與之,即裂破,以火燒穿著之,大家稱他為‘窮子’,正月晦日死于蒼。南北朝時期,人們作糜、棄破衣、祀于蒼,叫做‘送窮鬼’。近代以‘破五’即正月初五為‘送窮日’,家家剪紙人送至門外扔掉,人人飽食,稱作‘填五窮’。有些地方以新肉置釜中,炭火炙之,或以麻豆,諧音作“崩窮”。有些地方將窮鬼送出之后,暗攜一只鵝卵石回家,象征著拾得元寶而還。 西安、戶縣一帶要放鞭炮‘趕窮氣’;講究打攪團吃,叫做‘補窮窟窿’,家里有破爛地方都要補上。西安、戶縣一帶新娶的媳婦還有‘躲五’的習(xí)俗,因為‘五、忤’同音,‘躲五’實質(zhì)上是要避開忤逆。這天太陽出來以前新媳婦被關(guān)系好的街坊鄰居請走,稱作‘請新媳婦兒’,太陽落山以后才能回到家。是日新媳婦要到許多家庭去吃請,往往形成好幾個新媳婦吃了好多家請的情況,當(dāng)?shù)厝苏J為,能夠請來新媳婦吃飯,這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一個或幾個新媳婦到了一個家庭里,家里的婦女一定要跟他們拉家常、套近乎,這是構(gòu)建幾代婦女和諧關(guān)系的基礎(chǔ)。長期以來,一個新媳婦被請的家庭多少決定了這個家庭在村內(nèi)威信的高低。 關(guān)中不少地方不喜歡親戚正月初五日來拜年,認為窮小子來了,傷財。但是,也有不忌諱是日拜年的,如戶縣渭豐鄉(xiāng)定周村初五日全村招待女婿外甥?!?/font> 音樂文學(xué)家黨永庵的郵件引述了網(wǎng)上一些文章的說法,關(guān)于天津的風(fēng)俗很有些趣味?!捌莆濉边@天,天津人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山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餃子褶要捏得嚴(yán)嚴(yán)實實,謂捏“小人”嘴。由此可見,天津人對所謂“小人”仇視到深惡痛絕的程度。也是一“破”。 正月初五“破五窮”,陜西各地盛行。王新民、敏卓著《旬邑風(fēng)情》說:“這天清晨,雞鳴三遍起床,家家戶戶爭相放鞭鳴炮,從庭堂屋內(nèi)一直鳴放到大門外,這叫‘炮轟窮氣’。接著打掃庭堂廚房,掏灰撣塵。因為初一到初四忌諱掃地,怕沾污神靈。到了初五便要清除灰塵垃圾,并把這些塵積物倒在野外,謂之‘送窮氣’。這天早飯吃攪團,用意是填窮坑。午飯吃餃子,餃子是圓的,很像元寶,用元寶塞住窟窿,來年不欠外債,日子紅火?!薄俄n城民俗》說:正月初五“忌外甥到舅家,忌出門?!舨始垺瓟S路旁,名曰‘送窮’。并以新肉或麻豆置鍋中,炭火灸之,名曰‘崩窮’。” 這天吃攪團,在陜西也較普遍。彬縣吃攪團,說是“吃窮飯,除窮根”,又說“糊窮坑”、“填窮坑”。還說這一天反正不能吃酒肉。淳化縣也吃攪團,也說是用來填窮坑,并且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隴縣從臘月三十起要吃三次攪團,臘月三十,正月初五,還有正月初七,初五更是差不多全縣家家戶戶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漿糊般的東西粘住,粘掉。 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這是秦人的發(fā)祥地,也叫破五,也早起,也搞大掃除,也放鞭炮,但是吃的食物和的講究大不相同。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繞來繞去,然后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么?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在一塊,包了起來,煮熟了,吃掉。 所謂“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見于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我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旬邑縣有一個送五窮的傳說:哪吒鬧海那會,東海龍王的女兒白龍公主流落人間,嫁給一個叫石頭的窮后生。白龍公主攜郎君給龍王拜年,不想被嫌貧愛富的龍王拒之門外。小倆口憤憤回家,發(fā)憤圖強,一年后就過上了好日子。為了讓老龍王知道女兒的窮氣送走了,每到被拒之于門外的這一天,他們就響鞭鳴炮,打掃塵土,鬧個翻天覆地,讓老龍王知道。這一天,恰好是正月初五。 民風(fēng)民俗,其間有許多的故事,許多的學(xué)問,很有意思。從以上看來,諸如破五窮等等風(fēng)俗,反映了千百年來老百姓期盼好日子的心情。孫立新所說“人們趨利避害、趨富避窮、趨吉避兇的心理是根深蒂固的”,大概也是這一風(fēng)俗存在的思想觀念基礎(chǔ)。 看來,要想多知道一些事情,就得多學(xué)多問。學(xué)問,學(xué)問,一學(xué)二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