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90年代的我們有著張揚的個性,孤獨的內(nèi)心,脆弱的心靈。并不是想所有人看到的那樣,80、90年代活著瀟灑,張揚自己,自私自利,驕傲自大。個性張揚的80、90年代背后隱藏著什么呢?
獨生子的我們從小就缺少兄弟姐們間的情誼,使得我們根本不知道怎樣去關心他人,學會謙讓,甚至照顧自己都成問題。這不是我們的錯,是社會的錯,是家庭的錯。由于出生在80、90年代,父母吃苦較多不希望孩子也受苦,因此都寵愛有佳。可是長在溫室的花朵經(jīng)不起風吹雨打,80、90年代的我們心理承壓能力相當?shù)牟?,我們?nèi)狈μ幚韱栴}的經(jīng)驗。每當遇到困難,我們第一反應是逃避。我們害怕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初入社會的我們,不知道社會險惡,曾經(jīng)都抱著善良、純潔的心靈去接受社會,可是社會給予我們的是無情的打擊、邪惡的欺騙,甚至是致命的傷害。這使得我們只愿躲在自己的空間里,不愿意與人交流,害怕受到傷害。
為了自保我們才變得個性張揚、自私自利。我們被“害”怕了,是真的怕了??謶稚鐣暮诎?,更加恐懼人心的冷血。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在為自己打算,80、90年代最初是謙虛、為他人打算,可是這使得我們很受傷,不但沒有得到感謝的話,反而得到冷嘲熱諷、居心叵測、甚至是別人把我們當成了傻瓜、笑柄。是社會教會了80、90年代的我們要個性張揚、自私自利。80、90年代個性的形成是社會及家庭原因造成的,從小缺乏有利的引導和科學的教育,長大后又被復雜的社會無情的摧殘。什么時候才會真正的教會人類“健康”成長?
我想這個艱巨的任務毫無疑問的落在了學校的頭上,老師的手上。佛學中間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作為80尾巴的我很有發(fā)言權的就是我自己經(jīng)歷了這樣的一個成長過程,經(jīng)歷了一個由學校教育、別人教育到自我教育的成人過程。
從第一次上過胡老師的課之后我就印象深刻,胡老師的很多佛學中的思想和傳統(tǒng)文化觀念一直影響著我。每次自己因為失去某些東西或者機會的時候我會告誡自己不要太貪,自己的得到的已經(jīng)足夠。就像自己帶領的三下鄉(xiāng)團隊已經(jīng)獲得了學校的優(yōu)秀團隊,但是卻與湖南省的優(yōu)秀團隊失之交臂,以前的我會很惱火,甚至很氣憤,認為我和學生都太不爭氣了。但是現(xiàn)在的我會認為我們已經(jīng)很幸運了,很多團隊連校級的獎勵都沒有拿到,我們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同樣的結果,兩種不同的選擇,我想明智的人都會選擇后者。每次學生犯了錯誤我不僅不會惱羞成怒,而且我會和他們一起面對錯誤,從而改正。即使你發(fā)在大的火都無濟于事,因為錯誤已經(jīng)鑄成。
工作和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太多了,面對激進的學生我會告訴他們學會“能仁、能儒”,面對考研堅持不住的學生我會告訴他們要學會“能忍、能寂”,看到讀研的學生羨慕已經(jīng)工作的同學的高收入的時候,我會和他們一起用安貧樂道來緬懷自己,我們追求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很巧合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笔俏易钕矚g的一句緬懷自己的話,無意間發(fā)現(xiàn)胡老師也很喜歡這句話,這讓我更加堅定了80、90年代的我們需要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讓我們拋開浮躁,拋開社會的誘惑,真正面對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信仰。就像六般羅密多:布施、忍辱、持戒、禪定、精進、般若所強調(diào)的一樣。但是可能我們不可能時刻保持這樣的心境或者狀態(tài),但是為自己的內(nèi)心保持應有的一份寧靜,一份安詳。我想此時的80、90就會無所畏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