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靈義,中國工農(nóng)民主黨黨員。善畫山水、花鳥,但以善山水為主。他的畫,可以分前后兩期。前期多畫仿古山水,后來以意筆山水為主。他是個厚道的人,他待人、做事情,細心、從容,有板有眼,所畫仿古山水,落筆從容有序,一團和氣;所畫意筆山水,遠近虛實,有條不紊。從中,可以看到他在繪畫上的才氣,也可以看出他的人生態(tài)度和性情所歸。 一 名師出高徒,在繪畫上,劉靈義拜李世南先生為師,他的畫面上的鹿角、披麻,勾、皴、點、然,皆嚴循法度,絕不雜亂,這都與李世南先生知人善導有關。具體說來,在繪畫上,李世南先生讓劉靈義走的大約是清代“四王”的路徑,這就使得能有機會經(jīng)常近距離接觸當代畫壇大師級的畫家及其作品的劉靈義,有了純正的古典規(guī)范和基礎,這對于劉靈義今后的發(fā)展無疑意義是重大的。 清代“四王”,畫風崇尚摹古,雖不免程式化,但他們能夠立基黃公望、董其昌,而綜合宋元各家各派,締造一套體例完備的畫格,循此,無疑可以使得如劉靈義這樣的畫壇青年,能走上健康發(fā)展的正路。在這個意義上,仔細看劉靈義畫,可以發(fā)現(xiàn)他不僅是位心靈手巧的人,而且,他還有鮮活的生活感受。譬如,在他的畫面上,屋上的草房,頂上壓瓦,都畫得自然真實、饒有風味;再譬如,他作品中的路草的長勢,也饒有理趣,等等,都表明他的仿古中,已有意筆山水神髓于內(nèi)。 總之,劉靈義所畫仿古山水,事實上并非是單純的臨古,而是揣摩之后的摹仿,里邊有隨機之造意。但由于他極為注重技法功力的訓練,所以即便隨機造意,他也能在轉(zhuǎn)化古人的筆墨結構之時,做到從容穩(wěn)健、直抒胸臆,在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山水畫語言之中,做到隨心而不失規(guī)矩法度。于是,也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他才能在他的“意筆山水”上取得驕人的成績。 二 劉靈義所畫“意筆山水”,充分表現(xiàn)出他有繪畫天才。如《夏山圖》、《樓山聽溪》等作品,那種筆墨紛披、心手雙暢的感覺,能夠讓欣賞者有無上清涼、神思浩蕩之感。由此,不難看出他對抽象美,即由點、線、面構成的筆墨精神是有真切體會的。 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抽象美,卻又不失物象之真。他的《溪山清遠》,畫面物象參差有情致,筆法顧盼有神,并十分靈動;點畫富于曲直、斜正、伸縮、動靜等變化,表現(xiàn)出難得的古樸、燦爛的風范。且筆法干凈利落,無拖泥帶水之弊,有浩然之態(tài),堪稱當代意筆山水的上乘佳作。 他的《山居圖》、《黃山印象》等作品,有翩翩自得之態(tài),有灑脫放逸,意氣風發(fā)之美感,頗得黃賓虹神韻,在作品中,他以有空間感的造型為載體,令其墨法華滋,開張而放達;綜觀之,氣勢飛揚,筆酣墨飽;其精、氣、神,則能動人魂魄,觀之有令人神旺之美。這種美,乃是通過畫面的空間、畫面物體的體積等因素導致的調(diào)子的明度變化所構成的抽象形態(tài)來體現(xiàn)的。 《倪云林筆意》、《黃賓虹筆意》這兩件作品,題為仿作,實質(zhì)是借題發(fā)揮之原創(chuàng)。此兩作,有干裂秋風、潤含春雨之美質(zhì),點畫遞相映帶而下筆萬毫齊力,有裹結明快,骨豐肉潤之美。從這兩件作品可以看出,他用筆還能筆酣墨飽之中內(nèi)含筋骨,氣勢開張之中不失流美多姿,且布勢精工,并有浩然之態(tài),真是愈看愈佳。這多少標示出畫家所具有的的“詩心”,對畫面美感是極為重要的。 總之,中國的山水畫,有一種很清脆的質(zhì)地,受中國古詩詞的影響很深,欣賞起來會覺得很有韻味。目前,劉靈義已經(jīng)飽受了這種深厚的底蘊的影響,并預示出良好的發(fā)展前景。他的畫,已經(jīng)是他的生命力的彰顯,他以具有詩意的用筆、以從容而淋漓的用墨,進行畫面的結構和布局,特別是他十分注意畫面焦墨、淡墨的微妙變化,這就使得他在文化精神傳達方面,因筆墨的生動,而能更加能令欣賞者觀之會心而笑。 三 劉靈義是裱匠,但心靈靈慧,見識廣,你對他講深刻的話,能看到他的睿智的哲思目光。這與青年齊白石一樣。齊白石年青時在大戶人家做細木匠,那些大戶人家的主人,往往是飽學的鴻儒,會用詩化的語言告訴齊白石如何去做那細木匠的雕活兒,關鍵是齊白石聽得進去。從劉靈義的畫風看,他將來應會名滿大江南北,因為他的信仰,使他有普度眾生的心,且他好學而善于學習,又有大師指導,所以,他在繪畫上的成功,只是繼續(xù)實踐的時間問題了。 為什么要這樣說吶?因為劉靈義還是中國工農(nóng)民主黨黨員。這之中,哪個黨派不重要,重要的是,做為裱匠,他能夠把自己融入社會,有擔當?shù)男撵`,愿意望著公共知識分子的路上走。目前,他已經(jīng)把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的文人畫作為責任和使命。在他的心靈中,文人畫的氣息、格調(diào)、神采,乃至意象與境界,被認為是共振國民心靈、情感的燈火,這就使得他能夠?qū)⑸鲜鏊嫷摹断纳綀D》、《樓山聽溪》、《山居圖》、《黃山印象》乃至《倪云林筆意》、《黃賓虹筆意》等作品,融入到大中國文化語境進行表現(xiàn)。 晚清經(jīng)學家王闓運(1833年-1916年)收過三個匠人做弟子(木匠齊白石、鐵匠張仲揚、銅匠曾招吉),教導他們學文化。后來這三個匠人,都成了響當當?shù)恼饎邮苛值拇笕宋?。以筆者對李世南先生的理解,他將來會逐步指導劉靈義通過研習宋明理學,而最終在明清人的心性之學的人性化(性靈化)建構之中,使他逐步進入成熟期的傳統(tǒng)的中國意筆山水畫的世界。我們相信,在劉靈義今后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之中,一定會有令人眼目一新的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藝術高峰出現(xiàn)。 總之,中國古典山水畫中的唐人的氣象、宋人的丘壑、元人的意韻,以及,明清人的筆墨這四大高峰之后,應該有人去攀登那第五座高峰。劉靈義應該有信心去攀登這個高峰,因其(這個高峰)內(nèi)蘊的中國人的文化生命的光輝,不分高低、貴賤、尊卑,誰持之以恒,又有能夠有遇到大師的運氣,再加上天性好,誰就能夠攀得上這座高峰。從現(xiàn)在情況看,我們認為劉靈義將來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