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樓主 |
發(fā)表于 2010-5-4 10:02:09
|
只看該作者
二十三、曲峪一日游
曲峪將軍山金龍峪老君庵均在戶縣境內(nèi),大部分屬于石井鄉(xiāng)蔡家坡村地界,距西安約50公里曲峪因谷道彎曲不直而得名。
蓮花山在曲峪深處,因山頭頗似蓮花得名。海拔約1700米。從曲峪口進入,登臨將軍山,俯瞰大小石峽,拜謁瓦崗廟老君庵,途經(jīng)金龍峪,過古棧道,拔高蓮花山。一路峰巒如聚,水波含冰,古廟棧道,風云際幻,人文山水,雀鳥婉轉(zhuǎn),健行拔高,意氣風發(fā),高處吶喊,動地撼天。
B線:東坪溝-高山草甸-東佛溝穿越
東佛溝東坪溝均在長安區(qū)灤鎮(zhèn)街道辦境內(nèi)灃峪雞窩子東,距西安70多公里。
東坪溝高山草甸,海拔約2300米,在秦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nèi)。
東佛溝在東坪溝北,溝內(nèi)有一寺廟,廟內(nèi)有圓照大師舍利塔一座.
從長安灃峪口行進,一路上山勢嵯峨,奇峰指天,綿延不絕。抵達海拔1500米左右的長安灃峪雞窩子。
浩浩遠山,風霧遼遠,健步山野,腳下是秦嶺梁脊,梁上是東坪溝天然生成的草甸。草甸風冷,草織如毯、
草甸所在的秦嶺梁是秦嶺梁分水嶺的一部分,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此處山高云閑風勁,極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陽剛雄渾大氣,南方的俊俏嫵媚溫軟靈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全程健行約35-40里左右
行程安排:
灃峪---雞窩子--東平溝--高山杜鵑林---草甸----凈居寺--東佛溝-雞窩子
A線:光頭山穿越
秦嶺,這多么熟悉的名字,人人皆知它是我國南北氣候的自然分水嶺,是800里秦川的天然屏障。然而在秦嶺群峰之中一攬眾山小的光頭山,知道它的人卻很少。這里山高谷深,氣候惡劣,雖距西安只有幾十公里,卻與西安若兩個世界。
就在這里,有一個生活工作的群體——陜西電視臺電視調(diào)頻發(fā)射臺全體工作人員。他們擔負著中央臺對西北、西南的調(diào)頻差轉(zhuǎn)和陜西臺對全省的廣播電視發(fā)射任務……。
麥秸摞,俗稱光頭山,海拔2887米,是長安縣最高峰,峰頂建有省電視轉(zhuǎn)播塔。登頂遠眺,可西望"太白積雪",東觀"華岳仙掌",南看莽莽林海,北瞰古城西安,八百里秦川,田園風光如畫,令人清心寡欲,心曠神怡。王鎖崖,壁立千仞,常有云霧繚繞。三疊瀑布,落差100多米,真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C線;小壩溝
小壩溝位于長安區(qū)灃峪口內(nèi)喂子坪以上,關石附近。全程健行約25里左右
沿溪水緩緩上行,一路冬意濃重,滿目蒼涼,溪水清冽,信步走過,身心俱佳。中午休息用午餐后。在附近自由活動。下午17:30左右登車返回西安,預計到達西安19:00左右。
有農(nóng)家樂可以不帶午餐,請帶路上吃的和飲水。
D線:抱龍峪-子午峪穿越
抱龍峪-子午峪,從抱龍峪進穿越子午峪出山,強度閑走10公里左右,走半山腰穿越,或大家都很強地話走另一條線上山頂穿越,秋日里野草隨風輕舞,蘆葦茂盛,蒼松青翠碧綠,云霧繚繞,天高云淡是及爬山登高穿越休閑愉悅身心的好地方。
子午峪是秦嶺北坡七十二峪之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境內(nèi),長安縣子午鎮(zhèn)后,是唐時去巴蜀的古道之一,與厚珍子的儻洛道和寶雞的嘉陵道等齊名。當年給楊貴妃進貢的荔枝便是從此道運送過來?!耙或T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荔枝道 也成了子午道的別稱。
在盛唐時期,這里是通往巴蜀的咽喉,興盛一時。唐朝的國教是道教,整個子午道散布著許多道觀,是當年道家的香火極盛之地。韓國人金可記拜漢鐘離為師,在金仙觀潛修道學,生前遍種果樹于峪中,于是子午峪也稱為果峪。金仙觀成為了韓國道教的祖庭
A線大峪-太興山穿越
大峪--鮮峪-太興山-庫峪
大峪是西安南部的一個秦嶺山峪,東鄰庫峪,西接白道峪,南北走向,中間有大峪河蜿蜒流出,峪口處建有大峪水庫,簡易公路已經(jīng)深入到板廟子以南約10公里的采礦點。古時候,這里是湖北、陜南進入長安城的要道,鐵索橋、古道、棧道仍然依稀可見,至今仍可以透射出當年的繁華。
到了五里廟,過河向西有通往嘉午臺的道路,從嘉午大臺向西北走可以下到白道峪。
到了十里廟,過河沿一條山溝西行約半小時,有個小山村,過去有“圣泉”、小廟、斜瀑,半山上有“獅子茅棚“(有白塔的寺院)。在此往北翻過一個山埡,又可以到達嘉午臺的龍頭、龍背和大臺太興山位于西安市長安區(qū)庫峪十里廟,供奉真武大帝,為道教的洞天福地,山頂巖石上矗立了一近千年的太興鐵廟,使太興山的超凡與神秘帶給人們以無限的遐想。海拔2340米,距西安45公里。廟宇由八宮、一觀、七殿、九洞、兩樓、兩庵及寶豐寺、慈恩寺構成。山景由香爐峰、東西臘臺山、天門峰、無量遙、望主峰和瀑布組成。隋末唐初建金殿一間,石橡五尊,鐵獅頭等殘桓清碑四塊,明鑄鐵像六尊、鐵鐘一口、小鐵廟二座,因其險峻而有“小華山”的稱呼。這里建有一處森林公園。
庫峪位于秦嶺北麓的西安市長安區(qū)境內(nèi),距西安30多公里.庫峪從峪口到峪底長約20公里.峪內(nèi)青山綠水,溝壑縱橫。
B線:探秘蓮花洞 登山 拜佛
大峪及蓮花洞景區(qū) 位于長安區(qū)引鎮(zhèn)境內(nèi),總面積65平方公里,距離大雁塔25公里,通過環(huán)山公路與秦嶺北麓個景區(qū)連接,通過西湯、雁引、半引公路與西安城區(qū)、曲江新區(qū)相連接,通過西康鐵路長安火車站將南北旅游觀光連為一線。
大峪原生態(tài)自然風景旅游區(qū),峻嶺峰秀,石奇林幽,河流縱橫,水庫池溏星羅棋布。漢唐時期就是皇家的上林苑,是達官顯貴的休閑、游樂、避暑寶地。景區(qū)主要景點有:大峪古棧道,鐘乳石奇觀蓮花洞群,山頂飛石人頭山,茄子山,獅子山,義谷古棧道,奇石,紅葉,綠水.......美不勝舉。蓮花洞:洞深約五米,寬高均約3米,洞中石基上有水溶巖形成的石蓮,直徑約2米,相傳已有千年歷史。
蓮花老洞:洞體分為三段,人稱三道海,頂部有一石梁,酷似巨龍騰空飛躍,洞左壁徒似刀切,無法通行,只有右壁為70度,膽大者腳手并用可緩而至洞末段。末段長6米,高15米,寬2米,洞內(nèi)有2個鐵廟,一口鐘,一口磬,一個鐵匾,五個香爐等。親近洞口涼風陣陣.
整個景區(qū)蒼山秀嶺,四面環(huán)列,奇花異草,流采溢秀,白云舒卷于足下,林地植被較好。
山間有一蓮花寺,寺旁有一眼山泉,甘甜清冽。山下河水激越,體力不好者可在山下河中嬉戲。
準備進洞的朋友請自帶好頭燈或強光手電
C線:小峪
小峪,位長安王莽鄉(xiāng)清水頭之南,小峪在長安引鎮(zhèn)境內(nèi),距西安城區(qū)往返約40公里。
進入小峪水庫后一汪墨綠躍入眼斂,環(huán)山路偎倚著河水蜿蜒前升,騎車繼續(xù)前行20分鐘左右,山峰轉(zhuǎn)彎處幾戶人家散落其間。河水到此也平緩起來,就此下河是不錯的溯溪之所。沿著溪流而上農(nóng)戶漸漸多了起來,道旁山勢巍峨,腳下溪流潺潺,耳邊鳥鳴陣陣。
進入小峪水庫,小峪山谷進山,經(jīng)八畝場,徒步小峪河谷。
東佛溝東坪溝高山草甸穿越
東佛溝東坪溝均在長安區(qū)灤鎮(zhèn)街道辦境內(nèi)灃峪雞窩子東,距西安70多公里。
東坪溝高山草甸,海拔約2300米,在秦嶺牛背梁自然保護區(qū)范圍內(nèi)。
東佛溝在東坪溝北,溝內(nèi)有一寺廟,廟內(nèi)有圓照大師舍利塔一座.
從長安灃峪口行進,一路上山勢嵯峨,奇峰指天,綿延不絕。抵達海拔1500米左右的長安灃峪雞窩子。
浩浩遠山,風霧遼遠,健步山野,腳下是秦嶺梁脊,梁上是東坪溝天然生成的草甸。草甸風冷,草織如毯、草甸所在的秦嶺梁是秦嶺梁分水嶺的一部分,是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此處山高云閑風勁,極目眺望,北方的厚重陽剛雄渾大氣,南方的俊俏嫵媚溫軟靈秀,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從東佛溝進,經(jīng)溪水密林,一路拔高到郁郁蔥蔥的高山草甸,,后從東坪溝下到雞窩子公路轉(zhuǎn)彎處農(nóng)家(夏旺農(nóng)家樂),休息后回返.
全程健行約35里左右,體力差者慎報。
行程安排:
灃峪---雞窩子--東佛溝--凈居寺--草甸---高山杜鵑林----東坪溝-百米冰瀑--雞窩子
神水峪---紫閣峪穿越
注意:難度比較大,第一次參加戶外活動的老年人、小孩,請不要報名參加此線路!
【路線行程】7;40體育場出發(fā),大約8.30抵達神水峪口,開始穿越,夏日拔高、越山、歷險,體悟生命、自然。全程預計行山35里,不走回頭路。預計19.00回到西安
【活動地點】
神水峪為戶縣紫閣峪、太平峪之間的一道小峪,有水一道,恍似天來。健步山道,隨訪農(nóng)家,拔高山梁。茫茫群山無際,高高長空云閑。轉(zhuǎn)山越梁幾處,高低穿行野山,東望紫閣云煙迷,西眺圭峰孤山險。漫山新綠,清風肆意,百花齊綻。穿灌木林莽,過溪河瀑布,下寶林故寺,輕依敬德塔,呼喊自由天。河灘石道漫步,紫閣古道回返,悠然笑山。
紫閣峪位西安西南45公里處,自古以山水風物景致逸聞?chuàng)P名,號戶縣終南名峪。古道路漫漫,攜侶心悠閑。健步山野,戲水溪河,瀑布幾迭纏綿婉轉(zhuǎn),古塔(敬德塔)突兀勢壓群山。農(nóng)家樂咥粗茶淡飯,河灘路爬石任撒歡。春日踏青、游山玩水,懷古歡歌舒展。
紫閣山原名紫蓋山,古時為終南名山之首。由于山勢俊秀,景色絕美,距離唐代長安城又近,所以吸引許多佛道修行人士前往清修、隱居,寺廟巖窟、山林水澗都可成為宗教道場;從漢代就有名人張良在此無量洞避暑,張良洞里隱居,北周時的法藏也在此修行。紫閣山是當時士人所向往的好去處。
大曲溝休閑
大曲溝位于周至集賢鎮(zhèn),溝兩面山坡柏林茂密,遠過千畝;柏林下方,秀竹成片,四季翠籠;間有山花,春日爛漫;藤蘿遍布,秋掛碩果。大曲河水從洞前潺緩流過。這條河,終年水豐渠滿,清澈見底,游魚成群,秀石侍列。其水,由萬泉匯集,涓滴成流。途中,滋潤了茂林修竹,吸引了山間百鳥。人行其岸,渴者可痛飲(擇泉汲水),累者可洗濯。每到夏日,這里是避暑的寶地。原路退返30里許
清涼山、石鏡峪、五泉嶺、甘峪翻越 賞秋景宜人
石鏡峪清涼山五泉嶺望仙坪均在戶縣境內(nèi),處于澇峪甘峪之間,是澇峪管委會白廟鄉(xiāng)天橋鄉(xiāng)三交界的地方,其內(nèi)山水秀美。圣母山教堂半山巍峨,石鏡峪悠悠野徑漫漫,盤山五泉嶺,迎風贊千山。嶺上居士清苦,各方仙怪占山,青竹密林深,南山云煙淡,山梁野徑起伏路,獵道莽川無盡山,踏足甘峪東嶺,下抵野豬坪人家。問俗農(nóng)人,暢意甘峪水庫浩淼湖光。
甘峪河谷,巨石林立,每逢雷雨交加山洪爆發(fā)之時,波浪翻滾,聲震峽谷,自從十年浩劫之中的1972年建成水庫大壩之后,蛟龍馴服,河水為民多用。水面43萬平方米,有效灌溉3.5萬畝。水庫壩高47米,壩頂長178米 ?大壩鎖住了晝夜奔流不息的河水,蛟龍鎖,平湖出,山色樹影倒映水中,飛鷹翱翔,錦鱗游泳,波光粼粼,一碧萬頃。溯溪而上,水擊石鳴,農(nóng)家小院,恬淡幽靜。景色分明,聞水聲,蒼翠草木,美色入簾青,漫步山間小路,愁煩頓丟塵網(wǎng)中!
線路安排:清涼寺--圣母山--石鏡峪--五泉嶺--望仙坪--甘峪水庫 全程翻越約35里許
三橋峪、老碗溝 感受醉人秋色(A、B線)
太平峪東側(cè)有一三橋峪(叫三橋溝),峪內(nèi)有老溝岫胭叉老碗溝。溝內(nèi)溪水潺潺,野花飄香,林翠木秀,秋景宜人,鳥鳴谷應,溝谷連綿,峰巒疊嶂,高山流水,風清云蕩。山水相連,到三橋峪口下車,從三橋峪挺進。一路峭壁林立,碎石當?shù)?;閑云風吹,溪瀑跌水;山徑蜿蜒,山色水光,景色宜人------。行止三橋村岫胭叉處少時休息,繼續(xù)東進,山野清幽,樹林陰郁,荊棘點綴,山徑艱險,陡崖峭壁,直上云巔------沿途寺廟佛音,修竹茂林,農(nóng)家山野,世外桃源。------自古以來就是文人探幽之圣地。
線路安排:A:三橋峪---鱒魚場--老碗溝--溝內(nèi)人家--三橋峪(原路退返30里許)
B:三橋峪--老碗溝--溝內(nèi)人家--橡山寺--萬花山頂--紫閣峪(深度自虐,試穿約60里)
石硤溝-老凹溝-鐵索溝-白腦—黃峪寺-黃峪
石峽溝位于長安縣灃峪內(nèi),距里西安50多公里,灃峪深處之石峽溝,農(nóng)家依溪,草木綻綠,愈深愈迷。轉(zhuǎn)山繞梁東去,十里山路蜿蜒。農(nóng)家成陰涼,風清手翻云。健步溪流野徑,二十里山峪斑斕,草花迷離,天如薄紗,地比銀盤,長安在望,春意悄然。峪內(nèi)野花迷離,崖石撲面,溪河潺潺,古道蜿蜒。
灃峪深遠,秋色斑斕,入內(nèi)10里處一東向溪谷人曰高鞭子,溪流潺潺,山野秀美,秋山如畫。越溪穿林,沿蜿蜒山路盤山繞梁,順山腰漫步,遠望群山跌宕,近觀紅葉滿山,天地蒼茫無盡,秦嶺秋景怡人,邁步山野,過農(nóng)家田園,田園廣闊,周山環(huán)繞,確為秦嶺山野富庶所在。午間休憩問俗農(nóng)家,品農(nóng)家土味,探訪李唐翠微宮遺跡。午后下行入黃峪曲徑,隨悠悠溪流,踏幽寂山谷,順水歸家。此團意秋日健行山野,悠游山野。全程行山46里,不走回頭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