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華夏銀行一名職員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出售了1.4億元的理財產品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理財產品頻頻出問題是中國銀行業(yè)在競相爭奪存款機制背后所留下的惡果之一。銀行通過發(fā)行、出售監(jiān)管力度較低的理財產品來變相爭奪存款,有些理財產品已淪為龐氏騙局。監(jiān)管部門需要加強監(jiān)管,為民眾的財產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否則一旦失控,這將喪失民眾對銀行的信心。民眾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也需提高風險和責任意識,讓自己的錢投向明明白白的地方' _, u/ K! s8 ^- Q" S/ Y
1 _; F; D! v X& r) V/ w8 R1 E+ c
v2 | N. a; E5 Y5 [4 ]6 p0 c& g6 G8 y7 p( s- @, K5 y) B
背景: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曾指出,目前銀行發(fā)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fā)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并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1 X+ j4 ~$ ^- i, r6 o f% K' X: p
% s% D* H- @' D% H: P: k惠譽稱,第三季度已發(fā)行的理財產品總面值擴大至12萬億,這將帶來更大的風險。: _4 `% D; ~& B' ?& f
' I" S2 U! \* w5 m3 G5 z' x1 I2 E, b* M$ i4 m( [/ O4 W; b
! |' L5 [; T1 {1 j$ G
- u* \! x- N- U, M9 w4 J" C# a華夏銀行理財產品起風波 投資者抗議惠譽稱中資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正在加大近日,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嘉定支行銷售的四款理財產品無法兌付導致投資者抗議。目前上海市銀監(jiān)局官員和華夏銀行總行人士均開始介入調查此事。
* g' Q! ~' p( _0 W/ C
( H, {, I2 u. Z" }) X9 ], J- ?$ `9 S( `9 \0 f5 ~+ y
/ l( q5 t/ [, v% O* U
; Z' Y9 C7 J `9 G8 u. Z員工私售理財產品 客戶血本無歸
; H( C# I: g* y) r% L) v. g
! r6 @! V1 `& o4 S& X1 A% Y) @1 \2 Z# r3 A9 p" K, A
( Z+ l" V7 y, j# z/ r5 v4 L8 d
' C8 B5 Q: V( O華夏銀行上海嘉定支行的一名職員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出售了規(guī)模達1.4億元的中鼎財富有限合伙類投資產品發(fā)行的理財產品。這一產品承諾的回報率為11%至13%。目前這些產品已經停止兌付。
: g4 Q/ { b& e8 [7 f
: ]' c; I, q1 Z' Z: R4 W3 p' h4 W6 L6 }& c9 L: P [' n3 @" w+ ~
8 O* g* N( e1 f
( E7 B7 d" @* p此后華夏銀行表示,從未批準這一理財產品,該產品是投資于河南省的四個商業(yè)項目,包括典當行,并表示這一理財產品是一名理財經理在未經授權的情況出售的,這違反了華夏銀行的相關規(guī)定。此說法引起了投資者的強烈抗議,投資者聚集在嘉定支行,曾致支行歇業(yè)一天。
) U; K6 r5 p' a8 O6 @7 O( F* Q3 s3 T& D1 r
! [% [ Z1 ~. Y! r A
7 h, @/ B$ b* B; m1 M員工家屬自稱替罪羊 投資者抗議監(jiān)管部門介入之后銀行態(tài)度轉變! ?1 L; _: f9 h
* B' W. j6 q' z1 H/ O
; _: ~1 g2 c: Q6 }
0 {7 A. @: e+ f' h8 ]1 R# e" V5 w9 [1 H+ o; A$ K
在該事件中,當事銀行員工(現已不在華夏銀行工作)的家屬指控華夏銀行將其當做替罪羊。$ m( U$ t0 @; C1 J2 @6 Z; l0 V# [
) b" q! c# t0 }7 _# u! H% p. T# G
) v6 n/ a& C B) h5 @7 Z
9 C) L: G) C m) |" q( r
# G6 v' x0 H* f" m2 b3 r I4 E風波鬧大之后,監(jiān)管當局已經開始著手對這一理財產品違約事件展開調查。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表示:華夏銀行必須為這一理財產品事件承擔一定的責任。
' |& E8 h1 s% T, m2 J- ~! U7 l. d2 w5 y
0 _8 C! _0 @/ \9 v/ q9 F) z4 D: ?) J
5 m+ Q1 R) x* r$ m8 i- U8 f ?0 R5 j K$ s, i) U" O6 q0 w2 o* b
至此,華夏銀行表示,這一理財產品可能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疏忽,將會向投資者作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x( B: s1 O( c- B
4 ^4 s7 Z' \% b! a+ g4 ?
; H5 O; x- V8 U
5 Z/ e6 {! k" t) A, J( H+ o" `: q" L* |5 x5 M# V: a
華夏銀行理財產品案例是最近數年來中國銀行業(yè)所爆出的最大投資違約案之一。近年來,理財產品令投資者上當受騙甚至血本無歸的事件并不少見。
" \, n A `6 T; _$ |) l' V5 C, `; z9 P: w
( p6 |! F4 ?; M) P! z
! o$ J# W' E, {, b% s8 |; |' [- F
$ A6 K n. W' R6 D0 E4 b g# v2 @銀行理財產品被疑“龐氏騙局” 銷售陷阱多肖剛稱最大的金融風險是影子銀行體系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曾指出,目前銀行發(fā)行的“資金池”運作的理財產品,由于期限錯配,要用“發(fā)新償舊”來滿足到期兌付,本質上是“龐氏騙局”。在一定的條件下,投資者一旦失去信心并減少他們的購買或退出理財產品,這樣的擊鼓傳花便會停止。+ \5 a. P) }# \% J
) h9 c! X9 d! t4 }* F2 Z
- T$ M: q' w6 a) u/ \4 @) u3 S+ @. l/ X& n& w* `9 o R* o
銀行“圍追堵截”儲戶賣產品
- u# W! u- E" |6 l. g1 m: S8 m4 e; b% q: t" Y5 a9 w
- o& F4 `- r2 Q: M7 }9 T" \$ T3 ~7 v4 v5 V+ U! O6 t
1 Q9 I h, h0 r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熱銷,甚至營業(yè)廳里最基本的存儲業(yè)務的資源反而被理財產品占有。不少人到銀行柜臺辦理儲蓄業(yè)務,可能都有如下經歷:如果你被銀行工作人員發(fā)現已有超過5萬元的存款,旁邊的理財顧問大多會熱心地向你推薦銀行正在賣的一款理財產品,大多會告訴你期限是多少天,收益率超過5%,是否需要購買等等。
9 Y" U, h5 L4 C: [; h3 X9 z
5 r g+ V# q1 K; u% ~) I3 v9 m0 t4 |" Z( y5 k: b: M# [0 e
) o; I1 c! T) W$ d
! c6 ]; W* \3 x- B/ f& |大多數人對這些理財產品的細節(jié)并未仔細研究。但聽工作人員介紹收益率往往都在5%之上,超過了銀行的定期存款利率,聽起來令人心動。稀里糊涂之間,就在理財經理的慫恿之下,掏錢買了產品。但是,當你拿著合同,去銀行兌現收益的時候,有時卻事與愿違。
' u3 l. b$ a8 ]( \8 J ? A
* s( [& H1 i( Y* ^6 p s
9 R! a9 y, _" u# |/ O: N) @ f, E( ~; O9 u
; Y) |0 K2 ?. A5 l$ L2 D0 b6 k! Q銀行銷售不提示收益率區(qū)別
3 _9 N X: ^( I# M
! ]# `* w. o4 H9 h9 P1 s* |
5 [3 X( r& P! r3 U7 `$ l" T& a9 ?& b- Q! v, T1 P, g
5 l3 L. \: b" O% v舉一個例子,一款理財產品5萬元起、78天、收益率5%。北京青年小張想購買該款理財產品以提高收益。不過當小張問銀行工作人員,購買5萬元78天能有多少錢收益時,銀行工作人員因為忙,拿了一個計算器給小張,要其自己算。
% \% d6 n0 n$ \6 `6 s! B4 r3 m
6 M& I( [+ \4 k; }) F" L6 J6 z8 Y, I9 ]8 A( U% O
4 p _, W- W3 F. n& b. Y; F6 e$ S" ^
小張算來算去,開始以為78天能有2500元的收益,后來經人從旁提醒,5%是年化收益率,還需要除以365天算出1天的收益,然后乘以78天,才能算出78天的實際收益。結果記小張再一算,只有534元,比存銀行3個月定存只多100多元。: S) c0 E2 G) B. _4 n3 `) ]9 `
' p2 F; N7 s# i. M m1 Q3 R9 q7 h# h, f
t% }( l- d" W+ h& i
7 q- L% A& ^% b) ?7 T* }在現實中,無論是銀行宣傳產品,還是銀行理財經理解釋產品時,很少明確區(qū)分年化收益率與收益率的差別,兩者之間實際差異很大,如小張想買的產品寫著收益率為5%,如果是年化收益率,則78天只能獲得534元的收益;如果是收益率,則收益可高達2500元。計算方式不同,收益相差近5倍,這也將影響小張的投資判斷。
' D2 L0 R. J+ G, z8 q P9 ?- ~5 K2 y* r$ A
# d" k# y J& ^2 z4 ~
+ X5 L' c4 I, [- b! C2 {" \4 l
7 y" L' |$ ?4 ~: r, M& e高收益背后暗藏高風險 銀行風險提示不足
: q; i$ B* s5 O9 {2 o! c
e+ M- G! u8 U8 o! ?' E# G* `
/ j( ]& I" u& k$ a6 H7 R. y
; V7 }) y, u" o4 V- S8 }' P
7 w+ L+ R _! b; T. ? x目前銀行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理財經理的任務壓力也很重,而有的客戶耐性不好,辦理時間過長或者流程復雜就可能造成客戶流失,理財經理為留住客戶盡量簡化流程,導致風險評估流于形式。常見的情況是理財經理招呼一位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時會說:理財產品收益高,沒有任何風險,保底保收益。* `$ N4 R; R1 ~& Y* s
- c6 V5 g- T. c' P/ H/ _, q( c
. m6 p( [0 |: t3 M: K, T$ H0 U9 W' j3 s7 x0 R
2 s0 W% ?4 H: J8 H9 W, [4 B事實上隨著理財產品的不斷創(chuàng)新,很多產品都有著不可忽視的風險,無論預期年化收益有多高,但實際到期后客戶有可能一分錢的收益都沒有拿到,甚至還會虧損本金。% o1 \* U1 A, g9 H0 v1 w
& [" Y& k; G. F1 D
3 y/ I7 _$ \& f) z
7 d* Y X, R6 _- ]
9 A4 ^' N/ u2 E* E保本類理財產品流動性差不能提前贖回6 Z' D' c2 Y* E
6 ~6 s! J3 a! Y/ E5 _
6 D9 z) X& Y* a
0 O4 |( f% p5 ]" A' `
( j2 x6 w/ f* G c% U- A* Z0 m. V* G
保本類理財產品最大的缺點在于流動性差不能提前贖回,閑置資金較少的人萬一出現需要現金的狀況,也不能及時回流周轉,所以在購買時需謹慎。保本型理財產品還有“只保證本金不保證收益”的特點,如果遇到零收益的情況,投資者的收益將低于存銀行,這是投資與儲蓄的區(qū)別。存錢利率低但是安全無風險。理財產品收益較高,即使是保本類理財產品,風險也相對較大。, R2 ]$ N$ {1 P0 t9 G* g
/ Z. L: |" h- ]2 ^* @
0 h1 o4 _4 }# d2 ~ e9 ~7 {1 Z) Q# h& d% Y
年關將近 投資者得看好自己的錢包錢存銀行收益跑不過通脹 民眾資產縮水理財產品本質上也是一種投資,投資的特點就是收益與風險并存,世界上沒有高收益零風險的投資。風險意識對于投資而言,意義更為特殊,投資有風險,購買理財產品需謹慎,消費者需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遠離穩(wěn)賺不賠、高收益零風險、一夜暴富等宣傳口號。! N3 r& h/ y- {6 ?/ h" z
$ I- f, F& C" Y( T* ?
9 u! w1 [( {2 f# n7 W% L
* d8 \" A2 w- B- _6 w! Q
3 \- D$ g( B! R1 {, k9 H M# `事前監(jiān)管需加強 為投資建防火墻* g, Q8 w1 Z# r& w
9 M0 z8 [+ X+ B N" e' e+ p8 q
. }5 P( s' B k# z/ Y" S" p2 f% @( y9 L: H M' w7 S) {
" O2 h) r, s8 E4 H* K0 W& w5 v中國民眾賺錢不易,監(jiān)管者需要加強事前監(jiān)管,防患于未然,以免民眾投資血本無歸,影響正常的生活工作。監(jiān)管層應該進一步完善理財產品的管理,包括售前防止誤導,產品說明書設計時進行風險提示;售中在官網實時發(fā)布產品運行情況報告等。
) N' H% M; {! h/ n* \2 [: g4 T( u9 B& j2 G3 u0 _4 P
8 b# M. G+ q7 P8 x: p- m
" u9 E$ e3 D& ]% c( r# {, W$ j. Q/ l, y2 t
銀行應加強內部管理 萬一出事也別推卸責任
% f$ |& }# K4 |* u+ _
9 J) A; @; E% D& x# I* C5 [+ D. ^. O
; [5 e1 Z' P( j: s" k+ c8 D! n3 N+ P0 {
! e" t% w9 l9 `8 `; G大多數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的地點、繳納現金的場所,均在銀行。銀行在出事之后不能將員工當成“替罪羊”,采取抵賴態(tài)度,令投資者血本無歸。而是應該積極協助公安機關及監(jiān)管部門查清事實,履行好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使投資者的損失減少。如果銀行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有缺失,應該對投資者進行補償,否則“壞名聲”將會影響理財產品的銷售,也讓民眾對銀行的信譽失去信任。8 m& n) Y+ {2 y8 m; N
" o# [! |0 |7 X2 A8 y [- B0 C& A1 Q
8 H1 L& ^/ p- t' y+ _2 H, X5 \7 j h# w; \% Z% k
結語臨8 E: X, J0 j8 j+ F) B2 |7 F( q) X" ]
近年末,為應付資金考核壓力,銀行在加大攬儲力度的同時,還將紛紛推出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財產品。希望監(jiān)管部門加強事前監(jiān)督,銀行加強內控,投資者也提高風險意識做到明明白白投資,讓自己的血汗錢真正能夠實現保值增值
0 u9 B3 B0 @* R3 F1 l9 Q
( D2 O# V% h7 {4 H. r/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