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唐宋兩代,先后有玉蟾、劉海曾修道于戶縣曲抱村玉蟾臺。金正隆元年至六年(1156-1161)王喆(號重陽,咸陽大魏村人),創(chuàng)立以道教為主,兼容儒、釋的道教全真派。金章宗承安中(1196-1200),王處一奏立靈虛觀于今戶縣祖庵鎮(zhèn)附近。 元代重陽弟子邱處機拜見元世祖忽必烈,北冊封魏“長春演道主教真人”,追封王重陽為“全真開化真君”于是戶縣祖庵遂成為全國道教全真派活動中心,道士近萬人。元大德二年(1298),邱處機請旨改靈虛觀為重陽宮,殿堂建筑達5048間。據(jù)元延祜七年(1320)“披云真人道行碑”記載,披云真人所屬川、陜、甘、豫、晉、冀、鄂等省的道教廟觀達222座, 為道教全鎮(zhèn)派鼎盛時期。重陽宮還樹有元代名書法家趙孟兆頁書寫的道教傳播事跡碑文刻兩通。
明、清兩代,道教雖較前稍衰,但信仰仍為數(shù)不少,秦渡鎮(zhèn)志道觀曾設(shè)道會司,管理道教事務(wù)。解放前全縣有道士42人,道姑3人。其主持分布:重陽宮(祖庵鎮(zhèn))15人,苕陽宮(陂頭)2人,清陽宮(馬村)2人,澇峪郭清龍王廟2人,東岳廟(甘河)4人,縣城隍廟2人,化羊廟(化陽村南)4人,秦渡鎮(zhèn)城隍廟1人,清涼山道觀1人,縣城北極宮2人,望仙坪(甘峪口)7人,觀西坡(甘峪口)道姑3人。
解放后,道教活動主要是廟會。每逢會期民間居士及老年人道道觀燒香拜神,聚會念經(jīng),平時遇到有病災(zāi)的人,也有到廟觀求神求醫(yī)的。住廟的道士也借此行醫(yī)、算卦?!拔幕蟾锩敝?,化羊廟等道教廟觀遭到破壞,神像全部被毀。望仙坪的壁畫泥塑也被鏟毀。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各道觀相繼恢復(fù)了正?;顒?。為發(fā)展旅游事業(yè),重陽宮、清涼山等處被作為重點文物單位,得到修復(fù)保護。到1983年底,全縣有道士、道姑8人,分別主持在重陽宮、清涼山、望仙坪等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