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Lana Del Rey新專輯:末日之花 靡靡之音 [打印本頁] 作者: 又張又帆的 時間: 2012-7-5 10:16 標題: Lana Del Rey新專輯:末日之花 靡靡之音 “2012”大概是不會來,但這并不影響《Born To Die/難逃一死》帶上一股濃濃的末日情結。拉娜·德雷(Lana Del Rey)這個在2011年6月忽然闖進人們視線并且開始大紅的名字,伴隨著關于美麗外表和美麗本身的爭議,勾起了人們的無窮期待。去年6月份的《Video Games/電子游戲》一經推出便艷驚四座,然而在脫口秀節(jié)目SNL《周六夜現(xiàn)場》糟糕的唱功又將拉娜·德雷(Lana Del Rey)推上了風口浪尖。拉娜·德雷(Lana Del Rey)這個名字注定成為延續(xù)至2012年的關鍵詞,只是,到底能延續(xù)多久恐怕讓人堪憂。1月31號發(fā)行的《Born To Die/難逃一死》以一整張復古迷幻的風格,講述著關于“性愛、金錢、藥物”的欲望。與專輯名字異常恰切,拉娜·德雷(Lana Del Rey)化作一朵末日之花,唱著靡靡之音,催促著人們及時行樂,把酒縱歡。 - V( H& X# f, F6 ?, O. Z: Z X( L! v- S! O* M* Q
而這就是專輯的主題,如果你還期待它有點兒什么別的深刻的東西,那你這張專輯絕對滿足不了你,這也就是為什么《Born To Die》一發(fā)行就讓人失望之極的原因。這么看來,去年《Vedio Games/電子游戲》的EP所集結的四首歌已經是《Born To Die》的最好水平了,《Vedio Games》中那句“Heaven is a place on earth with you/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也大概是專輯中最為“深刻”的一句歌詞,其它膚淺的歌詞遍地都是,諸如“天啊,你太帥了,帶我去漢普頓(度假勝地)吧/God, you are so handsome, take me to the Hampton”(《National Anthem/國歌》)、“先是錢,然后是秀,我愛你親愛的,我已經準備好了,快走吧/One for the money, Two for the show, I love you honey, I’m ready, I’m ready to go”(《Million Dollar Man/千萬富翁》)。這些無聊乏味的歌詞幾乎都出自拉娜·德雷(Lana Del Rey)本人之手,同時她也幾乎包辦整張專輯的創(chuàng)作。倘若這樣的創(chuàng)作水準套上一個電子舞曲的外殼,那似乎無可厚非,但配上大規(guī)模弦樂的精致編曲,用拉娜·德雷(Lana Del Rey)慵懶甚至帶著一絲古典味道的氣聲唱腔表現(xiàn)出來,就不免有些內容撐不起外表的薄弱感,這也注定了她雖然復古,始終達不到阿黛爾(Adele)的水準,更不用說艾米·懷恩豪斯(Amy Winehouse)了。但拋去歌詞的膚淺,即便是這專輯所呈現(xiàn)出的“美妙聽感”也越來越被人詬病是刻意雕琢的產物。 8 Y( `) M! ?6 x: h ]6 h$ Y2 n1 B倘若你聽過她還叫莉茲·格朗特(Lizzy Grant)時的專輯《A.K.A Lizzy Grant》,再來聽這張《Born To Die》,你就很清楚后者美麗來的是多么刻意為之。彼時的拉娜·德雷(Lana Del Rey)從外表上顯然與《Born To Die》時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沒有復古的裝束,沒有精致的妝容。而在之前的專輯中,拉娜·德雷(Lana Del Rey)還未曾故意壓低自己的聲線,讓自己動人的氣聲大規(guī)模呼出。編曲雖稱不上粗糙,但顯然隨性的多,幾首作品還帶著小電子的氛圍,頂多算一張普通的Indie-Rock專輯,放在一抓一大把的小眾專輯中毫無特色而言,這顯然與《Born To Die》突出的復古風格有很大不同。這樣的轉變似乎都要歸功于整張專輯的制作人,曾經為艾米納姆(Eminem)、李爾·韋恩(Lil Wayne)、Kid Cudi等大牌掌舵的艾米利·海尼(Emile Haynie),在她的巧手下,《Born To Die》中的大部分歌曲流暢動聽不俗,弦、管樂隊的選擇性應用讓專輯帶上了復古的明確指向,Trip-Hop的節(jié)拍與類似五十年代的做舊感,共同將黛蕾的聲音營造得氤氳且迷幻,這些鮮明的技巧在《Video Games》《Dark Paradise》《Carmen》《Without You》等專輯的大部分作品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一位風格鮮明的美人兒被鍛造而成,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拉娜·德雷(Lana Del Rey)那么急切地將不怎么美麗的莉茲·格朗特“殺掉”,《A.K.A Lizzy Grant》在iTunes上架僅兩個月便被徹下,拉娜·德雷(Lana Del Rey)著實很害怕人們看到她美麗之前的一面。但無論現(xiàn)在的她多么美麗,《Born To Die》由于缺乏了值得玩味的歌詞,這樣匠心頗具的編曲淪落成了無謂的裝扮。否則,這些與當紅的“傷害樂團(Hurts)”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復古感,或許也能成為新的經典,但現(xiàn)在,它們似乎只能淪為復古大潮中轉瞬即逝的浪花。 7 F% t% c& Y! u+ I' v* k9 L( G $ v8 q! B! }# a/ R7 r# P ) z' d$ z5 Q4 ^9 R# Q" Y5 y; ]不同音樂風格和類型總會呈現(xiàn)出此消彼長的狀態(tài)和規(guī)律,當年Lady GaGa用簡單的電音舞曲殺出一片天,破除的就是Hip-Pop和R&B的泛濫,而如今已阿黛爾(Adele)為首的復古大軍,則又在人們對于舞曲審美疲勞的背景下另辟蹊徑,這也就一并解釋了拉娜·黛蕾(Lana Del Rey)以及《Video Games》爆紅的原因。然而,任何一種音樂風格的維持都是以音樂本身的內涵來作為持久的本錢,Lady GaGa玩得起舞曲,更唱得了芭樂,沒準兒當舞曲不流行了她會出一張純粹復古爵士的專輯,因為有深度的歌詞始終是她堅守的品質,她固然造型百變,但音樂的過硬是本身實力所在。美麗的的確是拉娜·黛蕾(Lana Del Rey)的外表,也是《Born To Die》不深究內涵的迷幻表面,但也正如《Video Games》一開頭的鐘聲所奠定的憂郁基調一般,如此刻意且膚淺的拉娜·黛蕾(Lana Del Rey)可能真的是過眼云煙,如專輯名一般,“難逃一死”。作者: 守憲到永 時間: 2012-7-5 17:58
呵呵,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聽音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