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信息港
標題: 卓信藝術家 · 祁自強 [打印本頁]
作者: 卓信集市1 時間: 2015-3-19 09:49
標題: 卓信藝術家 · 祁自強
一個優(yōu)秀的山水畫家往往是通過俯讀仰思的過程,完成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的積累,這其中有“行萬里路”的艱辛,也有“讀萬卷書”的體味,以至達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孔子語)的結果。常年居住在西秦古陳倉的山水畫家祁自強,在學院專業(yè)的訓練之后,又沉浸于自覺的修煉,通過大量的寫生過程,應物象形,得心應手,完成一種水墨文化的自覺。這種寫生的起點既是對生活景象的繁復而形成技術提升,也是個人心智的不斷磨煉,亦順應于現(xiàn)代中國畫寫生的學術要求。
中國畫本有“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張璪語)的寫生觀,也有從“傳移模寫”到“氣韻生動”(謝赫語)的審美論,寫生的優(yōu)勢在于物象造型的準確,并拓展著畫家的視野和感受,對于景物的直面寫生可以增強生活的新鮮和生動。因此眾多的中國畫家對于寫生的精誠探索,也為中國畫的新生奠定了一種堅實的基礎,從而擺脫了明清畫家長期案頭作業(yè)的迂腐沉悶,積累出大量的素材,獲得左右逢源的創(chuàng)作自由,使其山水繪制猶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隨時涌出,衍生出奇峰凸起的碩果。祁自強的敏思好學、刻苦自勵,數(shù)十次的攀山涉水,常常危石獨坐,臨流聽泉,于是其山水畫中云煙四溢,峰巒蕩起。也時時有“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脫胎于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石濤語)的體味。因而,多少年的人事的消磨,生活的壓力,一旦化作筆中山水,便見出畫家的歲月滄桑。這種以長期生活的秦隴山地為背景,上下求索,搜盡奇峰,通過對景物的觀察,不舍細末,了然于心。祁自強細致地刻畫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于是山水的雄渾高古,也隨著畫家的勤奮,漸漸地呈現(xiàn)著自家的面貌。
從大量的祁自強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可以看到了畫家的勤勉和努力,在人生道路中塑造著堅定的人生性格。在傳統(tǒng)的山水繪畫中,強化自己的藝術覺悟,尋找著傳統(tǒng)藝術新生的軌跡。祁自強在中國山水畫的脈絡中,追慕著古代北方山水的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等先賢大師風范,亦崇尚現(xiàn)代畫家石魯、何海霞、李可染等人的藝術主張,不斷體會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生活”這些激動人心的美學格言。
現(xiàn)代中國山水畫的更生,在于許多畫家不約而同地走上了一條從寫生入手的創(chuàng)作道路。祁自強雖然走的是一條曲折的生活道路,但未嘗不是一條藝術捷徑。他直溯生活源頭,師法造化,師法古人,在大自然的滋養(yǎng)中提高對藝術的覺悟而積累出藝術的經(jīng)驗,在真實的自然中去體味中國山水畫的藝術規(guī)律的真諦。
“真山水之川谷,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郭熙語)。祁自強愛山畫山,最終以秦嶺為師,從師古人到師造化,在大山大水的自然中,表現(xiàn)著自己的精神情懷。其山水畫作品水浸色暈,筆勾墨染,化實為虛,張揚山水的內蘊,寓古為今,氣象蒼茫。祁自強的山水作品中對于筆墨意識的追求,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既重視傳統(tǒng)山水技法的鋪陳,又以自己人的體驗而賦于新鮮的內容。因此筆法的皴擦點染,勾勒拖曳,常常有著筆隨心走,意出胸臆的豪情。是其放懷于天地外,得氣在山水間。
因此,祁自強的作品中常常描繪著巨石林木,花溪幽徑,農(nóng)舍田園,處處蕩漾著一種醉人質樸的山野風情。山溪的清澈,山風的和煦,山巒的蒼茫,這是長期經(jīng)驗和創(chuàng)作激情沖突后的平衡,在山山畫中不斷探索,形成了知者樂山,仁者樂水的心境。
歡迎光臨 秦嶺信息港 (http://www.markbump.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